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汉青 《中关村》2011,(11):110-110
文化,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地方来说,都不仅是其品位的标记和灵魂的载体,而且更是其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的根基和源泉。城市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城市文化是这伟大创造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镌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还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王畅 《中关村》2004,(8):25-34
当今中国的发展,为全世界所瞩目。城市的建设可以说是国家发展最直观的标志。几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规划并实施着各自迈向现代化的宏伟部署,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日新月异”,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总体上看,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街道、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城市设施,这些文化的表征,精神的趣味,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城市便只是建筑的堆砌,与垃圾的堆砌几乎无异。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几乎可以看作是城市一切美的内在原因,是生活其中的市民们全部幸福的内在倚靠。作为灵魂的城市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各种建设中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灵魂的失却。城市文化标识的确立,目的在于将成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杰作中蕴含的灵魂,以独特的具象形式展示给大众,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从而创造现代城市的新的“神话”。中国需要自己的大卫、美人鱼雕塑,自己的自由女神像,自己的凯旋门,自己各种全新的能代表自己所生活城市的文化标识。城市的建设者们已经创造了的,我们需要专家的认定评价,没有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专家的呼吁与指引。这种情况下,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看法,便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7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城市文化标识系列研讨会首次会议”,请来了各界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这次高水准的研讨内容将通过一定渠道上达政府决策部门,必将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3.
刘占远 《中关村》2006,(4):116-117
上帝的礼物如果说人类有什么值得保留的价值,那就只有文化与艺术了,因为它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留下的灵魂;如果一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值得保留的价值,那就是这座城市的建筑文化。在广袤的东北平原,在冰雪肃杀的北国,上帝给这个荒旷的土地降下一颗晶莹透丽的明珠,从此,这里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有了哈尔滨冰雪的土地也变成了童话的世界。历史将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积淀在华夏的最北端,从而一提到东北就使人与哈尔滨的城市美联系起来。如果说海洋文化诞生的城市一直成为人类活动的热点,诸如上海、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就代表海上通商的造物…  相似文献   

4.
汤晓梅 《中关村》2005,(3):103-105
构筑知识型海淀,积极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让先进文化深深熔铸在海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海淀真正成为科技教育一流、文化品位高尚的魅力之区;要以文化兴区,着力提高区域文明程度和全面发展水平,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用文化铸造海淀城市灵魂,以大文化构筑文化“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5.
宋春华 《中关村》2012,(8):41-41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展现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所以我想,世界城市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我希望我们北京,要坚守文化底线。文化底线就是你要有特质,这是你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王岳川 《中关村》2004,(1):112-114
近年来报刊上有一些文章,对季羡林先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文化复兴”等说法提出了批评,坚持全盘西化立场,反映出当代知识界对中国现代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季先生的看法“可笑”,倒认为是可爱。它体现出一种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因为我们不能老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全盘西化或只想脱亚入欧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赞成全盘西化——在全球化同质化中还有一颗中国心。正如李慎之先生说:“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哲学会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功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一直超越、与自己对立了这么些年的西方文化。”我提出不同于上面两种看法的“第三种”立场,即倡导“发现东方”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郭黛姮 《中关村》2012,(11):34-36
虚拟漫游,是展示历史园林辉煌一页的一种全新模式,同时也是解读北京城市深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Virtual roaming, a new mode for displaying historical gardens, is also a means indispensable to interpret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eijing city.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历史园林在北京的  相似文献   

8.
张黎明  明星 《中关村》2012,(11):50-55
文化是科技的魂,引导着科技进步的方向;科技是文化的体,存在着文化发展的实体。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科技既改变着客观世界,也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杨乃运 《中关村》2011,(5):114-115
古代建筑不仅把时间的足迹深镌在自己的或残缺或完整的躯体上,也揭示了掩蔽在历史烟云中文化吸纳与创造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韩永飞 《中关村》2012,(9):105-105
高科技的文化是否就是灰白色。没有芳香,没有绚烂?实际上它是高山流水,竹菊梅兰,滋润着人类发展的神韵和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