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旅游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推开、旅游研究的逐步走向深入和旅游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旅游结构中的文化底蕴得以充分地释放,“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日渐密切。在宏观旅游体系构筑中实现“旅游”与“文化”结合,既是现代旅游实践的本质体现,也是旅游研究创新的突破口。更是构建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小康社会。他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动力。邓小平从国情出发,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和谐人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基本范畴、理论框架、意义以及构建都处在探索之中。以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和人的存在方式为理论线索,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实切入点,致力构建集和谐人的内涵、外延、意义于一体的理论体系,最终落脚到和谐人的构建与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上。重点探讨了“和谐人是什么”、“怎样构建和谐人”、“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三大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全新定位。在现阶段应该从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权、关注诚信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四方面入手,消除社会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着带动湖南、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长株潭城市群具有自身的实际特点,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具体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主要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政府与社会行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4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四维度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当今社会,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和谐社会”的这四个维度,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党的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全国各族人民都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不懈奋斗。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为重要。现代社会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日渐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困扰浙江社会的稳定,并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绩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以确保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几乎成了众多媒体的主导语,理论研讨热烈,政府工作积极,但认识并非完全一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理想,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社会工程,而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复杂而突出,需特别关注。在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时,要从理论、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是推进工业化;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潜力是打造精品旅游;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是抓好项目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根本在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和"2006中国乡村游"两大旅游主题催热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和谐,和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文化和谐掣肘是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的硬伤,缺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现状成为和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在和谐旅游目标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不断推进的动态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包括高校与社会、高校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高校人际关系的三个和谐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主要有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高校学科建设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三个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建设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使之在实践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入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6.
汤文化是温泉地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组成,当代多处于被遗忘中。辨识了温泉与汤概念的差异并认定了两者在形成上的关联,重点整理了各发展阶段汤文化的变迁脉络,进而给出了汤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之时,旅游社区发展的和谐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引入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三峡车溪民俗风景区社区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得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操作原则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为解决旅游社区的和谐化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共识的是:利润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社会责任呼之欲出.尤其是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旅游企业更是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在充分论证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并诠释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旅游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