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改革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我们的国营企业远未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企业制度和运营机制,企业缺乏提高经济效益的激励机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缓慢。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大改革的份量。如下对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企业改革的策略与原则企业改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企业活力大大增強。总结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企业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企业改革决不能削弱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二是企业改革应和发展结合起来,要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尽量避免短期行为,三是企业改革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改革措施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经济》2008,(1):160-160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于1996年设立。根据基金理事会通过的《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章程》,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对我国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繁荣管理科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评奖活动将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期间进行。  相似文献   

3.
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保证的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企业管理包含着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企业改革目标确定、方向明确的情况下,作为我们非试点单位面上的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改革,跟上改革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搞好企业改革,必须认清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5.
加大财会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蔡言财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财会改革在企业改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必然要求财会工作进行相应改革、强化并决定其方向。另一方面,财会改革与管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超前性,对企...  相似文献   

6.
<正> 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翼。一个优势企业,必然是一个改革成功的企业,企业的领导人必然是一个改革先行者和管理优秀者。 一、改革是动力,管理是基础 改革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企业管理,更依赖于企业管理的扎实基础,进而又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那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已逐  相似文献   

7.
搞好煤炭企业改革,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改革,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改革发展目标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在企业改革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呢?笔者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积极参与、真抓实干、发挥党组织的整体作用 这次企业改革,涉及面广,内容之多,范围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关系企业前途和职工命运的改革,不仅要有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还必须有党组织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的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它的出台是对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一、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是职工心态的反映社会主义企业的改革不是少数领导者的改革,也不是一部分的改革,而是以整个工人和全体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改革,改革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只有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的改革,在各项改革中乃至整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具有战略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通过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同市场内在联系在一起,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的微观基础。 一、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 我国企业改革走过了十几年的路程,但始终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十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在“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思路的探索中前进的。 (一)放权让利的基本改革思路 从1978年至1987年按着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从实践上看,初步理顺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了企业活力,为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单纯放权让利  相似文献   

10.
一、股份制是承包制的发展和必然出路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的企业改革从1980年的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起步,主要从“放权让利”入手,普遍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简称承包制),后来又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增加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这项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解决了两权适当分离和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兼顾的问题,企业开始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