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和产业》2009,9(2):4-4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78年11月15日。第一届干事会总干事徐寿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任第一届理事长。吴明瑜任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罗冰生任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现有分会、专业委员会21个。主办的期刊有《技术经济》、《科技和产业》、《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围绕技术经济学科领域,面向全国开展学术交流、技术经济决策论证和咨询服务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伟 《浙江经济》1996,(1):35-36
浙江省新安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4月由原国有大型企业新安江化工(集团)公司整体改组而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9000万元。公司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的基本方针,注重把  相似文献   

3.
一、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上海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区域一体化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带,也是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区域。纵观世界城市带与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其核心城市的总量规模和经济能级直接  相似文献   

4.
引进内外资、外贸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及政府服务最重要的检验指标。2005年.西安实际引进外资5.71亿美元.同此增长107%.总量列西部省会(首府)城市第一.增幅列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实际利用内资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本世纪头20年富民强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工作是关键。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涉及的工作面广量大,本文仅就如何做好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的工作说些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七大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趋势一: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影响趋向加速和加大 技术发明、创新及其转移和普及时间的缩短,使得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因此加快(相对于历史).从电能发明到建立第一座电站用了282年,电话发明到应用56年,无线电通讯是35年,真空管31年,电视12年,雷达10年,集成电路7年,原子弹6年,晶体管5年,激光器1年.  相似文献   

7.
潘鸿  张萨仁 《科技和产业》2011,11(11):143-150
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科技进步作用机理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科技进步的内涵及层次、科技进步的模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影响科技进步的内涵因子。  相似文献   

8.
正丝路黄金段甘肃积极探索外向经济路径,以国家"走出去"战略为契机,当地企业纷纷试水海外,投资并购矿产资源,进军工程承包市场,一时间风生水起。走出去,让甘肃对外投资近年屡创新高。截至去年底,该省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逾28亿美元,初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格局。并购南非第一黄金白银集团于2008年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两年之后,白银集团迈出境外资源收购的第一步——投资15亿元  相似文献   

9.
赵珀璋教授,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工作;198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回航天部并被科大研究生院聘为客座教授五年。编著有200多万字计算机类专著,在国内外发表30多篇论文,有20多集电视教学片在国内外发行。1988年至1995年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学,先后被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聘为高级顾问。1996年回国创建北京华商龙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从事电脑电信领域的创新开发,先后推出我国第一套在中国电信公网上正式运行的《交互式电话会议系统Intenihat)和…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就没有深圳这个第一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陈可kun 《开放潮》2002,(9):28-29
第二季恢复增长 8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第二季度经济数字: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扭转了过去三季度的跌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了0.5%的增长率,同时政府将今年增长预测从1%调高至1.5%。 第二季的表现,主要受外贸明显改善所带动。整体出口(包括转口及港产品出口)速跌4季后,今年第二季与去年同期比较,实际回升5.9%,第一季则下跌2.5%。上半年合计,实际升幅为1.8%,较2001年下半年6.6%的跌幅大为改善了。在整体出口中,转口与港产品出口相比表现更好:第二季转口扭转第一季下跌1.5%的情况,上升了8.3%;而港产品则延续第一季的11.2%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第四季度国际经济状况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今年起将定期发表世界经济形势的季度评估简报。作者王辉博士是美国兰德公司特约研究员,美国第一中国资本有限公司总裁,专门从事世界经济状况分析,为美国学术界、企业界提供咨询。本刊期冀这些最新的评估资料能同样为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现代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它通过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相结合,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它不同于劳动、资本等要素随投入量的增加报酬递减,而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发展及其外溢效应对社会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当前美国“新经济”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使得美国经济在低通胀、低失业的情况下持续增长。1999年美国互联网经济的产值达到5239亿美元,竟比1998年增长了62%。如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要想加速发展,摆脱落后状况,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规律,并自觉利用它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已经连续九年持续增长 ,同时失业率和通胀率相对保持着较低的水平 ,联邦政府 1998年第一次消除了财政赤字 ,这些都说明美国经济日趋成熟和稳定。从整体上讲 ,美国经济呈现出高度私有化、高科技主导、高效率管理、高消费拉动、高价值积累的特征。从具体上讲 ,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 2 0世纪初到现在的一百年间 ,美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十年美国经济稳步提高 ,据统计 :1990年至 1998年GDP增长了 1 5倍 ,1998年美国GDP总值为 85 110亿美元。在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1.福建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90年代以来,福建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拥有一定规模和产出能力,涵盖电子资讯、生物工程、能源环保、生物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等产业的国家级的科学园区2个,并且形成了以此为“龙头”与全省其它各级技术开发区互相关联,交织的科技产业带。我们认为,要客观地反映福建科技创新的状况,仅同过去的发展历史作纵向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全国其他省市的现状进行横向比较,这里我们从祖国大陆和台湾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一,就祖国大陆而言,根据全国科技实力综合排序,1996年福建在祖国大陆科…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发展欧亚大陆桥运输的走向可有下列三条经路: 第一条是以大连港为桥头堡、行经长大线、长滨线和滨洲线,到满洲里过境移交苏联铁路起点后贝加尔站,再从赤塔车站进入西伯利亚大铁道,直到大西洋东岸的荷兰鹿特丹港为另一端的桥头堡,共1.1万公里。其中我国境内经由线路长度1881公里,而外国境内线路长度为9119公里。  相似文献   

17.
正技术转移涉及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研发或是专利与技术的问题,第二个环节是制造,有了技术,怎样把它变成产品。第三个环节是营销,即品牌与服务。而这三个环节又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专利与技术,一方面要保护知识产权,另外又要使用知识产权,这就相互矛盾了,发明人总想牢牢握住知识产权,而老百姓希望使用它,现在的基  相似文献   

18.
<正> "八五"以来,特别是1995年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启动以来,盐城市认真贯彻"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以产学研联合为关节点,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突破点,以政府协调服务为支撑点,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显示度,促进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初步调整提升了全市经济结构。全市工业科技贡献份额从1991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34.9%,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已  相似文献   

19.
浙江正在形成信息经济"引领全省、领跑全国、闻名全球"的新格局。新常态下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使信息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推动并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力量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浙江经济转型升  相似文献   

20.
吴象 《特区经济》1993,(3):52-54
<正> 1992年是改革开放14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年增长率为12%。而且运行质量良好,效益有所回升,销售有所增长,供需未见失衡。年初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引起的冲击波。“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已使我国进入全面向市场经济进军的新阶段。1993年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打基础的第一年,能否为建立新体制这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迈好第一步,关系至为重大。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们在普遍欣喜之中又夹杂着忧虑。历史上不少这样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