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背景下,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中心,促进产业集群良性竞争和协同创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研究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皖江示范区作为全国惟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一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空间布局、载体建设和产业承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集聚效应、带动效应、辐射效应、示范效应等多重效应日益彰显,但离其战略定位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此,皖江示范区应根据其战略定位的要求,在加快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在本省、中部地区和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等多个战略层面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皖江示范区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围绕四年来皖江示范区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以各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为对象、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因子分子法,选取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8个一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皖江城市带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差异。这将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产业集聚问题及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献忠 《生产力研究》2004,(9):139-140,170
各具特色的特色产业集聚 ,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强劲动力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认为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必须重视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发展和产业集聚环境的改善 ,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关于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下,引入物流这一概念,从物流角度分析物流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费用逐渐降低,将促使制造业进一步往东部地区聚集;而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流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带来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产业将由东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6.
皖江示范区产业同构与产业分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皖江示范区各市现有产业状况出发,从产业、产品、资源配置及增长效率四个层面分析,结果发现皖江示范区各市产业同构现象并不严重,产业分工还不够深入.为此,皖江示范区应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错位发展各市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建成现代区域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产业分布特征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我国区域工业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线索,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和各工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的趋势和分布特点的分析,发现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往往大部分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且产业内部企业在该区域内部的集聚往往存在良好的空间互动性,有利于产业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高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现象有限,虽然少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创新性强的产业集聚,但空间互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典型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后,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扩大产业开放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集聚的作用路径,并结合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影响的差异性。分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但在东部并不显著。分产业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第二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中部大于西部,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西部大于中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统筹产业布局,并兼顾地区间的差异性;创新产业集聚方式,适时调整产业集聚重心,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皖江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禀赋与相对较高的经济社会水平引来投资开发的热潮,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而又不引起生态环境品质下降,因而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皖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条件入手,阐释了产业升级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联,生态环境优化与循环经济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皖江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区域协调为依托,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环保法律为保障,经济补偿为调节手段,技术创新为突破点,绿色GDP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