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国有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已有十多年了,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现行的家庭农场概念是“在大农场的管辖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固定上交利费,统一分户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随着“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原有农场的经营和会计核算办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的家庭农场核算办法实施十几年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对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巩固、完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家庭农场的核算办法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 1985年绥滨农场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机具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和大包干的分配形式,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农场对家庭农场实行“固定上交,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当年全场兴办了2599个职工家庭农场,其中有机户家庭农场31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12%,承包耕地为1.7万公顷,占总承包而积的61%,户均50公顷以上。这表明,绥滨农场在兴办家庭农场的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为农垦系统上下所接受。但是如何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速发展,使家庭农场尽快走向成熟和完善,则是当前农垦系统深化农业体制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一、意义黑龙江垦区自1984年兴办家庭农场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独户家庭农场逐渐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已成为投资、经营、风险、利益的主体。大农场的经济逐步趋于稳定,基本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处于幼稚期的家庭农场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粗放经营,耕作标准化水平低,农业新技术推广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国有农场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体制转变,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国有农场突破旧的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省农垦系统共建立了16万个家庭农场,并实行了“三费”(生产、生活、养老保险费)自理和“四到户”(承包、核算、风险、盈亏到户),在微观层次上改变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国营农场内普遍办起自主经营、单独核算、定额上缴、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后,使国营农场出现了双层经营体制。会计核算如何适应这种经营体制?给农场的核算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搞好家庭农场的核算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在省、部的共同领导下正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本文仅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国有农场为例,在垦区国有农场企业化、实现政企分开的背景下,探索农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框架搭建。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国有农场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以生产队和机耕队为主体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飞跃是在市场机制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过程中,以兴办家庭农场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二次飞跃的过程中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日渐成熟。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家庭农场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便成为众所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兵团农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承包经营土地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家庭小块土地承包经营发展到现在的家庭整连的土地租赁经营。这种经营方式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总结。本文拟从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六连实行土地租  相似文献   

9.
国有农场农业生产队试行股份合作制刍议朱舜善,宋修强一、农业生产队现行承包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国有农场农业生产队改革的几年来,从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到实行以“一大带多小”的经营承包体制的变革,使农业上的承包机制日趋完善,更加合理,调动了双层经营的积极性,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借鉴和发展农村大包干的经验,湖北三湖农场于1983年就初步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生产格局,实行了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0多年来,该场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发展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农村经济》2013,(11):14-15
针对当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奉贤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家庭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支持具备条件的家庭投资创办家庭农场,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生产队独立核算李福运农垦企业改革如何深化?职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形式如何深入完善?这是关系到农垦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根据砀山果园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把生产队建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延长职工家庭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农场进行了以办职工家庭农场为主要标志的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了统分结合、“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既较好地发挥了大农业、大机械的优越性,突出了“统”的优势;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分”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垦区办家庭农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雇工型家庭农场。雇工和雇工型家庭农场今后发展的趋势如何?本文对此发表一点看法供参考。 一、雇工型家庭农场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营农场突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农场统一经营与职工分散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这场变革中生产力诸要素进行了重新组合,农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组合形式,其中就有雇工的组合形式,即雇工型家庭农场。据九三管理局统计,1986年有雇工型家庭农场43个,平均每场雇工6人,最少3人,最多43人,  相似文献   

15.
一、实行自费经营改革 农垦企业在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场内部的改革,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了分配制度,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使农垦经济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初办家庭农场时,大多数仍是由大农场垫支生产资料和生活费用,有的农场生产费用仍由大农场统支统收。这种经营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农场出钱,职工种田”的旧框框的束缚,出现了“超收盈利职工拿走,欠产挂帐农场负担,负盈不负亏”的现象,广西星星农场至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农场生产队实体建设秦顺福,高玉军河北省柏各庄农场管理11个农场,149个生产队,2.8万个家庭农场。1985年以来,实行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促使全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猛增,但是各层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尤其是生产队这层,反而有...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农场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家庭农场与公司制农场是国际上两种主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国际上对于家庭农场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家庭农场为主要由家庭劳动力管理经营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生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和农场结合为家庭农场,融入了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以来,垦区的农业生产能力、职工劳动效益、规模效益、技术效益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明显加速。家庭农场作为垦区重要的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其经营方式是关乎垦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农业增收和职工增效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家庭农场与垦区的粮食产能关系及其贡献情况作了分析评价,并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农场化经营探讨杨群义,卞联庚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土地经营从分散趋向集中,实行农场化规模经营势所必然。在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进土地农场化经营,以实现农业新突破。一、土地农场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所谓土...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近期在浙江、广东等地调研中了解的实际情况,认为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适度规模为经营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是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家庭农场应当作为农业生产环节的主体,也可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单元;自然禀赋、生产传统、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获得等因素共同决定了"适度规模",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下应该以替代相对稀缺资源为创新投入点来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需要正确认识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规模化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共存的现实,不能"拔苗助长";"四化"建设同步推进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带动农村人口稳定转移、促进家庭农场达到适度规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