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祝 《上海保险》2018,(6):27-29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沈漪 《上海保险》2014,(6):30-32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以年均596万的速度递增。至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比例17.17%;2021年至205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至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亿,老龄化水平超过30%。  相似文献   

3.
夏洪 《中国保险》2012,(9):17-19
居家养老仍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预计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缺乏,供需矛盾突出。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千  相似文献   

4.
黄彦 《上海财税》2002,(3):20-22
研究表明,加入WTO会使我国GDP年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贸易总额将从1999年的36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560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1.6%,其中进口年增长率将是14%,而出口的年增长率为9.5%。我国依然会保持贸易顺差,2003年的贸易顺差将为200亿美元左右。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贸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融合,加快市场化进程和法制经济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同时能够扩大出口,拉动内需,增加消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5.
李刚 《金融会计》2004,(8):22-24
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以来,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1999年至2002年,银行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量由3840亿元增加到15500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2400亿元增加到21000亿元(含部分转贴现),分别增长3.1倍和7.7倍。2003年末,票据贴现余额由1999年的547亿元增加到9l37亿元,增加了16.7倍,贴现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由l999年的0.6%上升到了5.8%。  相似文献   

6.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珠三角西岸.下辖3区4市,是我国“第一侨乡”。近几年来。江门市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有较快增长,2000—2003年,江门市GDP由567.51亿元增加到731.54亿元,年递增8.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1.24亿元增加到29.37亿元,年递增11.41%,快于同期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数字     
《黑龙江金融》2011,(1):6-6
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日前称,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中后期,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社会与商业银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0%。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或66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字将达到4.4亿,到那时候,老年人口将占我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累积效应,我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以年均3%、年增800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将达到2亿人,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动人口状况 截止2012年初,独联体八国顺利完成了对人口的重新登记,涉及到2.02亿人口,占独联体国家居民约72%。这项工作有利于了解居民的社会和人口变化,包括两次人口普查期间(10年)的居民数量变化等。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的数据,到2013年初,该地区国家的人口为2.81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4%,一年增长超过100万人。其中,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的人口数量没有变化,乌克兰的人口略有下降,其余国家均略有增长。独联体国家人口从2012年的2.804亿增加到了2013年的2.816亿人。  相似文献   

11.
7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人口日。据河南省人口计生委的统计预测,今年7月份,河南省的总人口将达到1亿,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人口过亿的省份。从1973年到2009年,河南人口出生率由31.47%。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并将在2020年达到2.43亿,2025年突破3亿。为如此数量众多的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既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也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银色商机”。  相似文献   

13.
翁小丹 《上海保险》2007,(11):17-18,9
一、医疗保险的基础风险变化分析 1、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患病持续增加 1999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同时人口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见表1)。2004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有1.32亿,共有11个省市的老龄化水平超过这一全国平均值;2005年已达到1.43亿,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增加到21个。  相似文献   

14.
一、荆门市农业产业化的成效 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农业产业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2005年,荆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1年的271.2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90.52亿元,年均增长8.5%;农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99.7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5.52亿元,年均增长6.8%;2001—2005年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2.61%、23.89%、24.46%、25.09%、28.85%。呈正相关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新江 《理财》2014,(3):30-31
据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而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产值不到1000亿元,市场空间较大。一个冷峻的现实是,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给养老事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追逐养老产业巨大的产业经济链,拉动内需的同时,推动经济稳步增长,"银发产业"大有作为。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平均每年增加约1000万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16.
一、加入WTO对中国民族寿险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寿险业的快速发展,据美国高盛证券研究所预测,加入WTO后,我国的GDP增速将增加两个百分点,在5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将会由1998年的3000亿美元增加到6000亿美元,并可以促进国外资本的流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和短期资本。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保险需求的增长,这无疑对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稳定的根基。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7.5%。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呈现双降。税后利润从2002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3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由2003年底的0.1%和3.0%,上升到2005年底的0.7%和15.6%,2010年底达到1.03%和17.5%;截至2010年底,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2,(6):7-8
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研究数据透露,2012年通过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将达到1715亿美元,比去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60%;而用户数则将从2011年的1.6亿增加到今年的2.122亿,增幅达32%。  相似文献   

20.
数字     
12.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68845亿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12.3%。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1908元(约合6767美元)。统计显示,1953年至2013年,我国GDP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8.2%,其中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