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乍一听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能够很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但是,仔细推敲,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诚然不错,但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不应该只是解决  相似文献   

2.
《老区建设》2012,(5):5-5
《土地管理法》修订中有关重点制度设计的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将围绕征地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发展权问题。将保障被征地农民居住水平有改善,对农民房屋拆迁不再简单地按附着物补偿,要单独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提出,要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做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山东省还将探索建立预存征地补偿款制度和征地安置补助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征地补偿款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管好、用好征地安置补助专项资金,建立补偿款支付实名制,严禁拖欠、截留和挪用。  相似文献   

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产权不明晰,征用土地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用偏低,致使被征地农民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大都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受到侵害有关。来自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消息,农民土地权益屡受侵害的状况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贺雪峰 《发展》2014,(4):29-29
正从我们在全国的调查来看,几乎所有地区的农民都盼土地被征收。道理很简单,征地补偿远高于农业收入,且征地往往还要拆迁,而拆迁所获补偿更是远高于征地补偿。现行土地制度安排有巨大优越性,其核心是做到了"涨价归公、地利共享"。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快速城市化带来大量农地非农使用,及由此形成地方政府巨额土地财政收入。土地财政正好弥补了城市基础设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07,(1):38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将从四个方面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即,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强补偿费用发放透明度、改革征地补偿费发放方式、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老区建设》2008,(21):5-5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的征地制度中实际上采用了“谁用了谁负责安置”的原则,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单位安置办法的弊端日益呈现出来。土地换保障是问题的一种解决之道,具体有以下几种办法:建立土地银行或土地托管运作机构,通过土地的滚动开发所得收益补偿农民;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实施的土地换保障,通过土地折算转换为部分社会保障,将征地农民纳入到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或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征地建设项目,以股东的身份获得收益或补偿。  相似文献   

9.
严志民 《黑河学刊》2011,(2):172-17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土地被征用,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建立完善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至关重要。深入分析研究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和方式、待遇标准和调整机制、财政集体补贴、统账结合、被征地农民参保积极性、长效机制等问题,结合遵化市实际开展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案例、定性等方法,分析征地制度的缺陷及新的实践探索。从近期看,要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并规范征地权行使范围;从长期看,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产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护被征地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08,(12):156-156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指出,征地问题涉及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在原有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确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是依靠行政手段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征地补偿标准远远低于土地市场价格,严重损害农民经济利益。必须按照市场公平原则,把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改为土地征购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的非理性来自征地制度本身:征地补偿原则回避被征土地的真实价值,不符合“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则;征地补偿依据掩盖土地的预期收益并使补偿趋于最小化;征地补偿方法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使政府定价成为现实。因此,只有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征地制度框架,才有可能使征地补偿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从产权角度看征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毅 《产权导刊》2006,(9):32-33
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在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下,政府不规范的征地行为极大地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征地进程加速、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失地的农民虽然从国家政府那里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是由于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他们仍然处于经济权益、社会权益和政治权益的缺失。因此只有制度创新,才能让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163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亮点,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这次修改,首次明确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新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征地将受到为公共利益的前提限制,被征收土地不再按土地年产值一定倍数补偿,而是综合考虑未来发展增值空间、制订区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如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在农村土地征用中,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依法按规划和程序征地,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无论是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范围还是补偿的分配都是一种生存权补偿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发展权补偿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减少征地冲突、维持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应加快建立基于失地农民发展权补偿的征地补偿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征地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等相关制度,同时从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衡量指标体系等方面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潘锋  毛锦凰 《发展》2006,(6):22-24
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渠道等尚处于分割状态,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必然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部分失地农民,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何对这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及今后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