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风险定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经济活动中充满了风险。通常人们认为,风险就是不幸事件的概率,或者说,风险就是一事件产生人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美国学者A&;#183;H&;#183;威雷特(1901)在他的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日本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至经济损失的变化”。奈特(knight,1921)在其所著《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但是,国内外也有学得认为,单纯把风险与不希望(Undesirable)或不合意(Unexpected)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略显片面。“风险是未来结果发生的任何变化”。“人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事先能够肯定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都叫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出现坏的后果,也可能出现好的后果”(于川、潘振峰,1994)。上述对风险的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前者强调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损害,后者则强调了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任何变化和反映了不同风险主体对风险有着不同的看法。本人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定义比较清楚明了,性质比较确定,而如果把坏的结果和好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称为风险,实际上否认了风险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工会举办的事业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切实体现为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理念,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诚者,实也;信者真也。一般说来,诚实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古人言:“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绍济”,要以诚实守信,来规范职业行为,只有这样,工会事业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经淠秩序的基石,诚信兴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而政府做为市场经济的协调者、管理者、指导者,在诚信兴商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但由于体制、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政府信用呈现出异化现象,影响到社会整体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4.
诚的内涵为诚实、真诚、忠实、真实、真情和实情;信则为诚实无欺并实施诺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与道德往往相提并论,“忠义礼智信”就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诚信”在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都显示出了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巨灾风险放大是现代风险社会的显著特征。文章基于自然灾害学与灾害社会学理论融合视角,对巨灾风险放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随机权神经网络方法,以中国地震灾害为例,对巨灾风险放大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巨灾风险放大是由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耦合而成的灾情“加重性”、“脱域性”、“加快性”和“延时性”复杂现象,巨灾风险放大程度由致灾因子破坏力、承灾系统脆弱性、承灾系统抗逆力和风险沟通有效度共同决定,且越来越取决于社会性因素。在巨灾风险管理实践中,既要合理避免遭遇破坏力强的灾害,降低风险的自然放大,也要从降低承灾系统脆弱性、提高承灾系统抗逆力、做好风险沟通的维度,降低风险的社会放大。  相似文献   

6.
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是目前国际社会积极倡导的反洗钱监管理念。本文结合FATF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在我国实施“风险为本”监管方法的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风险为本”监管体系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词第一次被业界和学术界所广泛提及是在巴林银行事件发生以后,这一事件使得金融界开始意识到,有些风险可能对经营结果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这些风险既不能归入信用风险也不能归入市场风险,由此,一类新的风险类型——操作风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它体现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理念和风险管理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坚持德治与法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其相辅相成,良好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在这方面,不少单位都十分注重把普法和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抓出了成效,使文明与守纪蔚然成风,建成了不少“安全文明小区”和“精神文明单位”。其实,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社会调控方式,特点各异,长短并存。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信念来实现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法律则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总是强调规避风险,强调诚实守信。实际上只有把信用体系法制化,才可能实现信用制度化。目前西方银行已经普遍形成“五P”和“五C”审查方法,这既是对信用的评估也是对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即以“己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见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不能客观公正的在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下面就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2023,(9):50-5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工银投行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重大课题,坚持“价值投行”理念,以各类困境企业和特殊机会资产为主攻方向,盘活社会存量资产过万亿元,展现了国有大行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重大风险的使命担当。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以下简称“工银投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最早设立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专业服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客户多场景、全周期金融服务需求,建立形成综合化投融资场景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采购风险就是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困制度设计和运行失当、管理缺陷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工作失误、采购单位为难情形、供应商不遵守诚实信誉原则进行商业欺诈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期细品《员工行为守则》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准则,我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那次我为开好会议而大胆作假的往事。总觉得我那次作假,真的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准则,实在不该;但从爱行爱岗的角度又是为了农行的事业,实在值得。  相似文献   

14.
金融产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是金融产品信息传播的生命,金融产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的“铁的信誉”的社会形象,是金融部门长期坚持以竭诚服务、信誉第一为宗旨的必然结果,金融的信誉是靠诚实的金融工作取得的。信誉是金融产品的生命,同样,真实性也是金融信息传播的生命所在,是金融产品信息传播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日前,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度上海市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中获得“年度企业诚信建设奖”。作为上海市“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建诚信”系列活动之一,是迄今为止上海市举办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互动性最强的主题诚信活动之一。大众保险近些年来在企业的诚信建设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倡导“信息诚信,诚实经营”的理念,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和氛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博览》2008,(3):14-14
美国人总是认为,“为买房而进行的自觉储蓄能够让人们自我平衡收支,积累财富;住房所有权能够‘为家庭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切引发和加深了当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状况而言,银行的操作风险是一种比较难以控制的风险。因为问题更多地集中在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特征等难以量化控制的层面上。普遍存在着内部激励与道德规范不对称的现象,而员工的道德缺失和相对制约机制的缺失,使得对操作风险的发生更是难以遏制。笔者认为防范操作风险应首先从防范道德风险入手,方可有力地规避操作风险问题。一、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根据该定义,引起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及其他外部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被诈骗或出现意外失误,以及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意的破坏、挪用、侵占银行财产等;制度因素主要指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管理流程不完善;技术因素是指由于银行硬件、软件和通讯系统发生故障,致使交易系统中断、延误、崩溃或发生偏差,以及交易人员或风险管理人员使用了错误的模型等;其他外部因素则包括无法预料的外部事件、自然灾害等。道德风险是人们违反道德规范,或从事不道德行为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8.
“风险”作为“不确定性”的代名词。犹如我们身边的空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风险”既包含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犹如一把双刃剑.与商业银行相伴而生,银行因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而生存与繁荣,也因不堪承担风险而倒闭与破产。随着人类步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时代以及信息社会,“风险”之于商业银行的这一双重性,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陈洲 《金融会计》2008,(3):39-42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银行的事后监督工作在其形式、要求、职能、风险识别技术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而我国银行的事后监督工作无论在管理理念、监督职能、监督方式还是监督范围上都表现出了滞后与不足。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依托科技,以人为本”,即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凭证影像技术和风险模型在事后监督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对操作风险的自动控制和预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因素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事后监督信息的加工使用相结合,建立起包括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刊在今年第四期刊登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信用安徽’建设征活动的通知”及征参考选题后,陆续收到农行系统员工关于“信用安徽”建设的征,对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行“信用安徽”建设积极献计献策,现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