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1991-2012年间1 73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政府管制因素纳入IPO抑价模型,并综合市场环境、公司质量和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因素,验证了政府在发行和定价上的管制行为对A股IPO抑价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A股IPO抑价现象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政府管制程度显著正相关,而核准制与询价制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IPO高抑价水平;政府管制因素可以解释A股市场上的IPO浪潮现象,其表现为当期高的IPO平均抑价率会引起6个月后IPO数量的显著上升,这一滞后期长度与IPO公司向证监会报送材料至审核通过的等待时间相一致。所以,政府应当逐步减少对IPO的干预,实现监管和审核的真正分离,从而提高发行市场效率,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我国内地创业板市场的69只股票IPO折价的实证分析发现:发行市盈率、招股数量、上市首日换手率对我国内地创业板市场IPO折价有显著影响,其中发行市盈率与该市场IPO折价率呈负相关,招股数量与上市首日换手率与该市场IPO折价率呈现正相关,三者对该市场IPO折价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招股数量.浓重的投机氛围存在和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是我国内地创业板IPO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新 《适用技术市场》2011,(10):54-55,71
核准制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新股发行价(即IPO定价),何种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更适合中国股市,一直都是监管层、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研究IPO定价影响因素,有助于IPO合理定价,促进一、二级市场的优化配置。研究核准制下新股IPO定价影响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监管部门应该减少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不再规定市盈率控制标准,调整发行方式以协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走市场化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铁英 《商场现代化》2006,(21):117-11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全流通IPO将不可避免,IPO模式对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具有着重要影响,在全流通的市场中,老的发行模式已不适应市场,新的发行模式将会被应用。本文对几种发行方式的特点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做了概述,着重探讨了我国全流通IPO的模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红 《商业会计》2015,(14):18-19
2015年,随着我国股市的转暖,新股发行及申购又变得火热起来。企业发行新股要经过很多关口,而IPO审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IPO审计质量的高低对企业能否成功上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为企业日后市场的业绩表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如果IPO审计的结果遭到市场的质疑,对企业的市场表现将是致命的打击。本文从IPO审计的概念、发展历史、现状等方面,对我国IPO专题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俞闽 《商业时代》2012,(31):63-64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政府在IPO发行监管中的窗口指导行为,对核准制下政府的IPO"窗口指导"及其对IPO定价效率和上市首日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深入,政府在IPO中进行"窗口指导"的政策效应对IPO上市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力度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IPO定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增强,IPO定价效率有所提升,体现了IPO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发行股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因此IPO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IPO发行价格的形成过程是各方在公司发行股票中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股票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2008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发行IPO的全部77家企业的相关数据,对IPO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能为已经公开上市的企业分析其IPO价格的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即将进行IPO的企业提供制定IPO价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的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在吸取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IPO抑价理论以及对2010—2012年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严重,且其原因是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二级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另外,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募集资金量、发行市盈率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1990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对国有股权与IPO长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影响。Cluster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长期收益率越低;政府定价管制程度较高公司的IPO长期收益率因国有股权而降低。本文深化了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理解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市场经过10多年的艰辛筹备终于拉开帷幕。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发展由此开启。截至2011年10月12日,已有270只股票在创业板上市,其中236只股票存在IPO抑价现象,平均抑价率为44.476%,创业板IPO抑价现象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理论综述、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发行市盈率、新股发行价格、公众持股数以及募集资金净额是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投资者从众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沪深A股IPO折价现象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沪深A股IPO的折价程度不断减弱,定价逐渐趋于理性。实证分析中只有网上超额认购倍数、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的间隔期和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定价发行方式对IPO折价程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票发行定价方式的改变是影响我国A股IPO折价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初,A股市场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新股破发潮,市场因此发生了有趣的转变。本文利用2009年6月新股发行市盈率管制取消后的数据,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实证考察。文章发现,新股破发的出现打破了A股市场上"新股不败"的神话,IPO定价开始了"理性回归"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市场的定价效率反而下降了:新股破发出现后,IPO定价水平不再能够反映发行企业质量和风险的信息。文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是因为在IPO定价向新的均衡水平调整的过程之中,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风险,新股申购的信息费用大幅提高,而IPO定价效率下降的现象实际上正是市场主体减小信息费用的自发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的角度出发,依照国内外学术界针对IPO市场高抑价现象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基于PE在国内发展动因,探究PE对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企业IPO的抑价效应。研究发现,从描述性统计上来看,PE支持对样本企业IPO抑价率的影响不大,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了PE对样本企业IPO抑价率作用不显著,同时发现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上网发行中签率和发行市盈率对IPO抑价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本文对企业如何谨慎选择资金来源方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A股市场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IPO发行成本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的动力更强于非国有企业,但非国有上市公司间接成本受发行市值的影响较小。样本数据证实,发行规模、发行前公司盈利指标、发行首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及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等变量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IPO发行成本产生影响。证据表明与非国有上市公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间接成本受累计投标询价制度和询价发行方式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梁俊颖 《北方经贸》2014,(5):188-188
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成立不足5年,还属于一个新生的市场。创业板市场的IPO一直是牵动整个股市神经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创业板市场发行改革的研究很多,其中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是热点之一;创业板股票与主板、中小板股票的IPO抑价有共通点,也有些方面与主板、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存在很大不同,有它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7.
《商》2013,(17)
对证券市场来说,IPO定价的合理性对维持股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通过对新股市场宏观的图表分析和观察后,选取了新股发行二次改革(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7月3日期间在证券市场IPO发行的145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IPO定价的多因素模型,并由此判断我国IPO定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因素对证券市场IPO定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这表明我国股票IPO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拟合优度较高,反映程度比较强。但是在二级市场,有价值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潘令希 《中国市场》2014,(43):92-93
2014年的新股发行已经到达第三轮,针对二级市场的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扩容对行情产生的影响已经处于较为明显的弱化趋势,而且有逐渐消除的态势。新"国九条"当中规定,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制度,让新股IPO的制度架构得以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说,IPO发行制度开始出现与国际接轨的趋势。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得以凸显,对IPO发售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张晓宸 《商》2013,(17):159-159
对证券市场来说,IPO定价的合理性对雏持股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通过对新股市场宏观的图表分析和观察后。选取了新股发行二次改革(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7月3日期间在证券市场IPO发行的145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IPO定价的多因素模型,并由此判断我国IPO定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因素对证券市场IPO定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这表明我国股票IPO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拟合优度较高,反映程度比较强。但是在二级市场,有价值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ADR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分解为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是指发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而带来的收益回报;二级市场溢价是指上市首日收盘价格内在价值而带来的收益回报。基于回归结果的IPO首日超额收益,三个解释变量都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海外上市发行的ADR企业严重同质化,缺乏差异性特征,样本数据之间的关联度高。同时,大多数国企和民企都采取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做法,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