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非常强大,"蓝碳"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中坚力量。合理评估海洋渔业碳汇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碳汇市场交易的发展。论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海水养殖藻类相关数据,采用B-S期权定价模型,以海水养殖藻类为例,对我国碳汇渔业价值加以评估,结果显示:以1年行权期限来核算的2004-2015年中国海水养殖藻类碳汇期权价值均为正值,它本身受到碳汇量、碳交易价格、固碳投入成本、资产价值变动及无风险利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渔业碳汇期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使碳汇需求者灵活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风险,使渔业碳汇价值评估更为公允。  相似文献   

2.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为考察对象,将各省海水养殖贝藻类总产量、从业人口数量、育苗量、养殖面积设定为投入指标,将各省海水养殖贝藻类固碳总量设定为产出指标,结合2003-2015年数据,对上述五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五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效率发展不平衡。其中,广东省(0.996)、山东省(0.975)、福建省(0.972)较高,辽宁省(0.912)稍低,浙江省(0.760)最低,均未实现DEA有效。基于分析,论文从投入角度对五省分别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五省更好地发挥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省海水养殖贝类为研究对象,对其2008-2012年的碳汇能力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碳汇量差异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能力巨大,2008-2012年间山东省的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总量呈递增趋势,贝类结构因素和产量因素对碳汇总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结构因素对碳汇量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于总产量因素对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除了保障人们的粮食安全外,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运用物质量评估方法对我国2007-2012年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量进行测算,其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能力是巨大的;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影响碳汇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对贝类碳汇量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结构因素的作用,牡蛎、蛤对贝类碳汇的贡献较大,贻贝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大型海藻养殖碳汇产业的条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2000年以来海藻养殖种类、产量和面积的变动情况;分析了我国海带、紫菜、江蓠、麒麟菜等主要养殖海藻种类的碳含量,估算出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碳汇规模达到34.79万吨/年。大型海藻养殖具有碳含量高、可计量、养殖过程可控制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汇产业。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23,(4):48-49
<正>近日,浙江省碳汇造林十大主推树种(简称“十大碳汇树种”)发布,包括木荷、樟树、杉木、枫香、浙江樟、青冈、栎树、楠木、栲树、柏木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决策部署,增强我省森林固碳效能、增加森林碳储量,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评选碳汇造林十大主推树种”活动,从具备固碳能力强、适应性好、种苗有保障、造林技术成熟等四个条件的树种中进行评选,经118名专家投票后确定“浙江省碳汇造林十大主推树种”。据测算,这十大树种中等立地条件20年生每公顷碳储量可达80—190吨。  相似文献   

7.
基于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与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固碳量和碳汇潜力进行核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对森工林区的碳汇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15年天保工程累计增汇2.85 Tg(1 Tg=1012g);到2020年,停伐政策支持下新增碳汇1.27 Tg。龙江森工林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986 Tg,2030年碳储量将达到1 158 Tg,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海洋牧场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利用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可吸收、转化、固定大气中的CO2,具有一定的储碳和固碳作用。本文以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洋牧场的碳汇功能主要是通过投礁使海域局部流场变化、环境质量改善、生物栖息地优化、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加快海域碳循环、加速碳溶解、增加生物固碳量,达到碳汇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海洋牧场碳汇计算方法,从海洋牧场区浮游植物碳汇增量、人工鱼礁附着藻类碳汇增量、海洋牧场区增养殖生物碳汇增量三方面汇总海洋牧场碳汇容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组成部分,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属性,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海洋经济至关重要,实现海洋渔业碳平衡是转变海洋渔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核算了山东省2003-2016年海洋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及海水养殖业的碳汇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海洋渔业的碳平衡状态。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山东省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基本大于碳汇量,海洋渔业处于碳赤字状态,并未达到碳平衡,减排增汇任务艰巨。进一步从碳平衡的角度对山东省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省水产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鱼一产业"战略,着力调整养殖结构,努力提升渔业特色养殖比重,通过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动黄鳝、泥鳅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我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种业: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黄鳝是典型的由雌转雄性逆转生  相似文献   

11.
王强 《山西农经》2021,(4):151-152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颇具规模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在质量、产量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贝类养殖更是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沿海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海水贝类养殖平稳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为贝类养殖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统计数据、经验公式和碳排放系数,核算山东省2003-2012年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碳排放量;通过ArcGIS10.2聚类分析,揭示山东省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变异特征;并与以往山东省碳排放的研究成果、GDP相近省份的碳排放量进行对比,评定此次估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山东省从碳汇状态(-5.14×106t)转变为碳源状态(1.38×108t),增长率超过27倍;建设用地是最大的碳源,建设用地面积与碳净排放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42,林地(含园地)是主要的碳汇,但建设用地的边际碳排放量远远高于林地(含园地)的边际碳吸收量;山东省碳净排放量的时空格局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鲁中和鲁东地区的碳净排放量居高,林业生态较好的鲁西、鲁北和鲁南地区碳净排放量居低,处于碳汇状态的地市数目从2005年的10个减少到2008年的3个和2012年的2个;山东省的建设用地边际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数值,总体碳源/汇水平与江苏省相当,尚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正据湖北省水产局消息,2015年,湖北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湖北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不仅在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北省在黄鳝、泥鳅高效养殖技术和规模上更是领先全国,产品价格拥有市场定价话语权。"通过组织社员集中销售、收购周边地区黄鳝,日均运销黄鳝10多万kg,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依据贵州省《关于加强林业强省建设的决定》中确立的目标,分别计算了贵州省2015年和2020年的森林全部碳汇量,并由此估算出贵州省森林碳汇潜力巨大。并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加剧,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研究了森林碳汇的性质后,对森林直接固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碳汇进行了计量。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为9.20亿t,价值折合人民币为1 072.846 5亿元。  相似文献   

16.
舒兰市森林碳汇与其他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碳源、碳汇、森林碳汇及林业碳汇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吉林省舒兰市森林资源数据为基数,重点对森林固碳中的土壤固碳和植被固碳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舒兰市的生态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固土保肥、释放氧气、森林减灾等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通过分析和测算,解决了舒兰市森林生态效益货币价值的量化问题。以舒兰市各项森林生态效益为例,得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社会提供森林生态产品收入远远大于投入,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公益性投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率放缓是当前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最为重要和现实的情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林业碳汇是否具有潜力?本文以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的经济预测为基准情景,将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汇估计方法相结合,模拟出2015~2030年中国森林资源存量和相应的碳储量、碳汇量,并设定经济增长率为8%的高速增长情景与基准情景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增长率为8%的经济高速增长,基准情景下中高速经济增长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增加,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互动、良性循环。在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两种发展情景下,中国自主减排承诺中的林业发展目标都能够如期完成;2030年,基准情景和高增长情景下中国森林碳储量将分别达到88.69亿吨碳和86.43亿吨碳,相对于2010年历史值分别增加约36.05%和32.58%;2015~2030年,平均年碳汇量分别为1.25亿吨碳/年和1.1亿吨碳/年,对2030年中国自主减排目标的贡献率约为4.87%和4.48%。森林蓄积水平偏低且改善困难是影响中国林业碳汇潜力的主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据《2019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到3690亿元,总产量达163.87万吨(同比增长37.5%),养殖总面积达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占比最大,产量118.65万吨,养殖面积1261万亩,分别占总产量和总面积的72.4% 和75.1%,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3042 万亩)的四成。产业的快速发展倒逼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将稻田小龙虾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MaxTroell等发表于Aquaculture2009年第297期第1—9页“Ecologicalengineeringinaquaculture—Potentialforintegratedmulti—trophicaquaculture(IMTA)inmarineoffshoresystems”一文的译文。原作者分析指出: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扩张,离岸水产养殖装备被广泛关注,同时,陆基和沿岸水产生态养殖技术(IMTA)也日益受到关注。该系统将吃食性鱼类、浮游和底栖动物、海藻等物种适当混养,可以把高营养级物种养殖中废弃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低营养级作物产品,这将会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生态、社会和环境效益。离岸IMTA养殖面临一些在沿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海洋暴露的自然环境增加了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虽然已经开发了多种技术以应对离岸不利的环境条件,但在养殖场地设计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将藻类和贝类等吸收物种整合到水产养殖系统,并能抵抗海洋强大的拖拽力。近海IMTA的发展需要明确该系统与相似规模的高营养级鱼类单养相比所具有的环境和经济风险及效益。近海IMTA中吸收物种的生物修复功能对海水鱼类单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的内化也要检测分析。本次调研结果将有助于判断采用IMTA方法作为离岸水产养殖发展策略的实际价值。本文深入探讨了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在离岸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安乡是草鱼养殖大县,全县28万亩水面,有90%以上都是养殖1-1.5kg/尾的小草鱼为主,饲料投喂量在1-1.2吨/亩左右,特别是安康、安丰、安裕地区,很多池塘的亩投喂量都超过了2吨/亩。走访安乡养殖池塘,特别是养殖水平比较高的池塘时发现,投喂量比较大的池塘一般很少种草(黑麦草、苏丹草),而是种植经济作物。我们对池塘边的种植品种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