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在粮食安全的范畴内,尤为重要的是粮食流通领域的安全,粮食流通是否顺畅,不仅关系到粮食产销的衔接,而且关系到粮食安全。本文从粮食安全的视角,论证了粮食流通领域中粮食信息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同时提出健全粮食价格形成体制,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质供应的日益丰富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为确保储备粮的质量良好,避免粮食陈化。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探索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粮食安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本文就如何安全做好国家粮食质量和检测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进行了浅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要条件。自1990年我国建立粮食专项粮食储备以来,对调节粮食市场供求,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已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如何管好用活粮食储备,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粮  相似文献   

4.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现实状态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国强  朱满德 《改革》2013,(1):18-34
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实施、协调运用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粮食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手段以及粮食市场管理与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肃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 ,并对粮食安全储备量进行了测算。甘肃在较低消费水平下基本保障了省内粮食有效供给及其安全性。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 ,甘肃粮食总产量波动较大 ,最低粮食安全储备量应不少于 18.5亿公斤 ,储备率为 2 0 % ,其中后备储备量 7.5亿公斤 ,后备储备率 8% ,周转储备率 12 %。为从根本扭转目前粮库暴满、储备率高达 47%的局面 ,必须进一步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议重新确定粮食后备储备的主导目标 ,改革定购粮收购价格的补贴办法 ,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对粮食市场的垄断地位 ,构建粮食市场多元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粮食问题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我们不仅要从宏观政策上设计一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运行政策 ,更要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 ,从而实现粮食生产和储备的低耗、高效、优质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  相似文献   

8.
张冬科 《当代陕西》2008,(11):11-11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粮食主产区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和支撑,加入WTO 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机会成本高,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粮食生产连年滑坡,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要想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各项影响因素通力配合、共同作用,其中,积极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于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和关注粮食的生产、储备和安全问题。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主食的大米,最近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再次给全球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老区建设》2008,(21):4-4
国家粮食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践载体。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国际粮价波动、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粮食收购和储备,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相似文献   

13.
A面 事件回放 2009年年初,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理事长茅于轼公开反对18亿亩土地红线,认为我国粮食已经实现自给,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18亿亩红线的规定是错误的,在我国粮食能够自给和国家外汇储备数额巨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能够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卖粮,激发农民卖粮积极性,科学调剂粮食价格,提高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粮食储备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推进粮食经济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在有关论述中较多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实行的是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度。客观地讲,这一制度安排在解决我国粮食短缺、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国家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一国家粮食储备局。专项储备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第一次包括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的后备储备。现阶段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①战略储备(“506”);②备荒储备(“甲子粮”);③后备储备(专项储备);④周转储备(商品储备)。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安宁。对于人多地少粮缺的温州市尤其如此。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谋划粮食供求关系。提高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能力:统筹配置生产力各要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考虑各项扶持政策。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统筹考虑粮食流通和储备政策。提高体制的保障能力:统筹内外两个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约束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需求刚性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户储粮积极性降低;民问储备规模大幅缩减;全球粮食储备量迅速降低、生物燃料兴起、外资进入流通领域等诸多市场约束因素;这些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粮库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是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粮库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财务风险,如资金管理不善、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因此,基于财务审计视角,探究粮库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方法,以提升粮库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一轮挑战,各国普遍关注减少粮食浪费,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日益成为全球储备粮管理机制中的焦点问题.而地方粮食储备基地建设是我国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手段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西南边陲的重要省份,拟在西藏建设国家储备粮基地将对促进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推动西藏地区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维护西南地区粮食市场的稳定,保护当地农牧民的种粮积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