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基于此,2002年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五个统筹发展,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5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重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我们要加深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其实质内涵是"三农三化"。即农民新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贺州平桂管理区为例,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谈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海蓉 《发展》2006,(11):104-105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城乡互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究其根本,"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发展使得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缺失和在乡村经常性不到场,市场机制在其运行范围内不能实现城乡资源有效对等配置.  相似文献   

6.
如何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关心、支持、参予力度,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宁波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为主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创新农村信贷机制,配合政府部门破解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瓶颈,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体经济》2009,(5):33-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在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充分说明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苏北作为革命老区,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笔者针对苏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振兴苏北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宁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王庆锋 《特区经济》2012,(5):163-16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宁夏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是宁夏发展区域经济、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对宁夏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移民村庄建设型和农民三流向转移与住房分阶段置换型两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