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全锐 《现代企业》2004,(3):51-52
陕西旅游业的特点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它3100多年的城建史及其灿烂多姿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首选地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陕西省的旅游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多样性强。陕西省既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省内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黄河流域的北国风光、长江流域的南方色彩、以及八百里秦川的秀美和高大雄伟的秦岭山脉而闻名。全省现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地级风景区2个。丰富的地热资…  相似文献   

2.
刘玉 《企业导报》2012,(15):159-161
秦皇岛依山傍海,是环渤海经济圈著名的旅游接待城市,以优美的自然环境、滨海风光和厚重的长城文化景观闻名世界,但工业旅游的开发相对薄弱,存在对工业旅游开发重视不足,工业旅游景点数量少,水平低等问题。文章结合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立市"发展战略,认为工业旅游的开发应采取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以点带线、点线结合的发展策略,本着资源互补、就近参观的原则,将工业旅游资源和其他传统优势旅游资源统一整合,规划和设计全新的工业旅游线路产品,并重点发展"码头观光游"、"食品安全游"、"红酒酿造游"等3大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以完善秦皇岛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旅游资源的支柱类型,草原面积十分广大,草原景观无比壮美。本文从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景观类型出发,针对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的特点,对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等级规模结构的相关理论,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首位分析方法以及位序一规模分析方法对其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等级规模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均等级规模结构均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类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首位结构类型并未发生明显的转换;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的首位优势存在明显差距,入境旅游经济的首位优势明显强于国内旅游经济,国内旅游经济呈现出先集中、后分散的趋势,而入境旅游经济则呈现出先分散、后集中的趋势;陕西省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都呈现逐“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并且两者中间层次的区域均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开发是对区域内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整合并利用,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较小,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但是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多少存在着各种问题,以阿坝州黑水县甲足村为例,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缺少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支持;景区同质化和人为景观的问题;旅游资源单向开发,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和文化内涵等,对此,进一步开发甲足村旅游资源建议引进大量技术人才和劳动力;树立创新开发理念;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双向开发旅游资源;树立品牌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突出产品特色.  相似文献   

6.
皮星 《企业世界》2006,(1):39-39
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优化是旅游资源配置优化的最重要的层面,而其主要障碍则是行政区划的禁锢,因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途径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跨区域的优化配置,实现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正>一、河南省旅游产品特征分析1.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多样河南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产品类型多种多样,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得天独厚。河南省作为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居全国  相似文献   

8.
体验旅游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塑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旅游模式已进化到"体验旅游"这一高级阶段,针对体验旅游的特征,本文对济南的城市景观进行了思考,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强化易识别的城市景观结构;营造多样性的城市景现环境体验氛围;突出差异性的城市景观元素;完善参与性旅游的互动平台的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信阳市的旅游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信阳市独特的交通等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除开发了"山、洞、沟"为特色的地文景观旅游、水域风光旅游、生物景观旅游、天象气候景点旅游外,近几年,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众多留有红军足迹、革命遗址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历史传统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已成为信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挖掘其资源价值,打造另一张旅游名片,是信阳市旅游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提升南宁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自然形成和历史遗留的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缺乏旅游精品,吸引力不强,旅游快速发展的竞争力不足。文章通过对提高南宁旅游产品竞争力的优势分析,提出提高南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的对策:突出首府旅游城市的地位;建设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民族文化主题,形成民族特色;整合大区域资源,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安康地处陕西省南端,素有"秦巴万宝山"、"西安后花园"和"陕西小江南"的美誉。周边与湖北、重庆、四川毗邻,汉江横贯其中,西康、阳安和襄渝三条铁路在安康交汇,明显地形成了旅游区位优势。安康又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通讯员/周广莹)近年来,蓬莱市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原来北部"仙、阁、海"的基础上,在中部发展"酒、湖、马",在南部打造"山、林、泉",形成城乡互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依托特有的葡萄与葡萄酒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注重挖掘各村优美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档次高、带动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推进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今,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与"蓬莱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目前蓬莱已多次邀请旅游规划专家走进乡村,考察乡村旅游资源,编制了《蓬莱市木兰风情丘山片区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蓬莱市龙山道教养  相似文献   

13.
曹继宏 《企业导报》2011,(17):103-104
宁安市"渤海国"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内以及东北亚旅游市场开发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景区只有在了解自身产品开发不足的同时,从有形产品以及无形产品角度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文化旅游产品,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漓江流域拥有美丽的农业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地景观优美,休闲氛围浓厚,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区位、资源条件。但漓江沿岸的休闲农业开发也存在旅游环境差、开发程度低、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漓江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从休闲产品开发、休闲基地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漓江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曹继宏 《企业导报》2011,(9):173-174
宁安市"渤海国"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内以及东北亚旅游市场开发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景区只有在了解自身产品开发不足的同时,从有形产品以及无形产品角度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文化旅游产品,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活跃了旅游市场,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承德市乡村旅游资源状况和市场现状,针对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深度开发、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品牌意识缺乏、产业链价值较低等问题,探讨承德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旅游大创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旅游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开展的特色旅游项目。 把工业企业环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堪称企业经营者的高明之举。 工业旅游的价值 什么是工业旅游?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环境、工业生产场景为主要游览对象的特色旅游。它的内涵包括工厂面貌、生产场景、生产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历史等。 工业旅游不同于自然景观、人为景观的旅游,它能给予游客的不是大自然或人文景观的欣赏,而是展现工业文化,感受工业文明,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新鲜感。在客…  相似文献   

18.
张昆峰 《现代企业》2009,(10):66-66,65
一、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绝对优势,是陕西旅游资源的主体。陕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等级较高,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11处、世界遗产1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分析青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客源结构不合理、缺少品牌海洋文化产品、促销力度不强等影响青岛市滨海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实施生态旅游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在旅游发展模式方面,应引入全新的体验旅游发展模式,以促进陕西旅游大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有: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吸引力;借鉴成功开发经验,改变开发观念;以政府为主导,加大社会各阶层投资;加强行业宏观调控,实行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