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来积极开展“120急救”、“星级服务”、“温馨服务”等医疗业务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特别是该院推出的“120急救”服务真正体现了该院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 海医附院急诊科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院开展的 “120急救”服务以来,每当有危、重病人或突发事件发生,不管白天或黑夜,不管路途有多远,该院急救电话6788120一响,急救车就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免收出车费。 目前这个服务范围已从本省19个市县扩大到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五六个市县。据统计,自开设这个急救电话以来,…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已二十年,国企改革也已十几年。两种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并进的,它们的动因、思路、目标、效果很值得回味。 改革“破题”前的徘徊 农村改革“破题”前是人民公社体制,它运转了二十年。到了70年代末,已步履艰难。回忆起来,这个时期主要有两个难题、三个特征。两个难题:一是农民吃不饱饭;二是农民不真干活。为解决这两大难题,从政府行为的角度看,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几乎什么办法都用过  相似文献   

3.
吕静 《改革与理论》2003,(12):99-100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近年来在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专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河南省高血压病医院、河南省高血压病防治中心、河南省肝胆病协作组组长单位、河南省癫痫病治疗中心、河南省糖尿病中医治疗中心等重点专科专病。尤其是2000年以来,医院围绕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心,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求发展的战略,各项事业又有了新的提高,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以高血压为中心的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1.…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业周刊》撰稿人皮特·恩加迪奥(Pete Engardio)曾经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深信不疑,将China和India合成创造了“Chindia”一词。这个词被著名学者谭中先生译成“中印大同”。它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印”如今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统计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之一。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要想认识日本社会,不可不利用统计这个工具。而要利用这个工具,又不能不对它有所了解。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而对日本统计工作进行的一个简单介绍。一、日本统计的发展日本的统计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治维新初期的1870年,就对29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所谓“物产调查”。1871年,太政官正院正式设立了“政表课”(日本内阁统计局的前身)。从此,日本的统计工作有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全面统计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2010,(11):F0003-F0003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的波动轨迹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起始于2003年9月,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在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尘埃落定之后,下一步宏观调控应回到市场化改革上来。  相似文献   

8.
春之声     
今年春天,对于中国老百姓,已不再是一个季节的概念。在这个蕴含了太多期待的时刻,春天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人们从北京“两会”传来的音讯中,读到了比春天更宽广的温暖。如果说,一年的收获在于春季的播种,那么这个春天,“两会”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国家未来恒久的丰年。在这个春天召开的“两会”,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在13亿中国人民的凝目下,“两会”反映民情,为民谋利,凸现“民生”旨意,件件议案、提案,民  相似文献   

9.
“经济邪教”的流传密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非耸人听闻的消息:一位女子因脱离并检举了非法传销组织,招来被“追杀”的惊悸与噩梦…… 传销,一种让人痴迷又让人毁灭的“经济邪教”。 在世界各地,它已断断续续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一个又一个用美丽而甜蜜的谎言精心编织的大骗局,竟使成于上万的人趋之若鹜,它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国,它从一开始骗富人兜里的钱,随后又骗到穷人的头上,几乎横扫各个阶层。20年过去了,它还能有立足之地吗?中国的法律真的拿它没有办法吗?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政府之资源委员会是旧中国经济上的“庞然大物”。它从1932年诞生后,“白手起家”举办重工业,经过17年的经营,到解放前夕垄断了全国的重工业。因此,它在中国工业史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评价这个“庞然大物”,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过去,人们在论及资源委员会的性质和历史作用时,一般是把它置于官僚资本之中,把它说成是落后的、反动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如果从一个方面看,这些结论无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我国农村现实来看,农业重新回归集体化,都是一个似乎不需要更多解释的问题。199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确实也谈到了第二次飞跃需要一们螺。我们所理解的这个过程,应该是需要一个实现的基础:现实有要求、条件已成熟。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也是实现“九五”林业发展计划、全面绿化浙江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浙江林业工作要始终抓住“一个中心”和“两大体系建设”,坚持“三个继续”、“三个进一步”和“四个必须”。“一个中心”,就是以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力为中心。各级林业部门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无论是资金投入、领导精力、工  相似文献   

13.
邮市走势展望庚申猴朝气蓬勃一枚庚申年猴票现价已到1250元,原先许多人认为猴子老了,已再无当年的朝气,但这个判断绝对错了。既便是这个价位,购者仍然十分踊跃,16年中涨幅达15万倍,也许它还要“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耍下去。辛酉鸡一鸣惊人十几年来鸡价...  相似文献   

14.
发表在《齐齐哈尔社会科学》杂志1991年第3期的《列宁物质定义新论》(以下称《新论》),从所谓的列宁关于物质定义两个方面的“矛盾”,断定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不能成立的。从而推出了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我不敢苟同。现谈谈个人的粗浅的认识。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总结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新论》作者只是从自己对列宁物质定义片面的、“矛盾”的理解中,断定列宁的这个定义是“不成立”的。他说:“仅就这个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生长20年,弹指而过。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既有联想、希望集团这样的辉煌,也有太多的悲怆。回眸20年,在这短短的岁月里,一幕幕悲剧性事件接连上演。巨人、三株、飞龙、爱多等一个个曾经让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名称已随风飘逝,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隐痛。伴随着这些悲剧性事件的是一个个悲剧性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开创者、经营者,他们曾经有过笑傲“江湖”的意气风发,最终却昙花一现,甚至身名俱毁,给后来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和叹息。在这些商业历史风云人物中,牟其中———这个从“首富”到“首骗”的民营企业家成…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辽宁经济》2002,(11):36-36
工商银行凌源市支行是朝阳市惟一连续四年保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金融企业。众所周知,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对于一个组建一年之久新的年轻领导班子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但他们经受住了这个考验。一年来,他们通过营造能干事、想干事、干实事、干好事的工作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工商银行的新形象。至2002年6月底,全行已创总行级荣誉8个、省级45个。最近,该行又被省市分行评为“经营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市总工会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昔日沿街叫卖冰棍的农民,到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榜人物,从一个几平米的空调维修店铺到销往世界180多个国家的自创空调品牌,志高的成长,可谓命运多舛。但它却一步一步地走出来,10年的苦心经营。志高已跻身中国空调前三甲、出口前二强。志高的快速成长就像一条“鲶鱼”搅动着中国空调市场格局,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18.
在美丽的湘江河畔座落着一个新兴的城镇——衡东县大浦镇。在这个小城镇里,孕育出一个“捡”出来的年创利税数十万元的优秀民营企业——华南电线电缆厂。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开创到现在只有五年历史,就已初具规模的华南电线电缆厂厂长却是个只念了几册书,五年前还是一个以捡破烂经营废品为生的普通农民。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捡“破烂王”——尹万仓。   他有一颗“不安份”的心 现年 37岁的尹万仓,出生于衡东大浦镇锣塘村,他早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饱受生活困难的折磨。他只读了几册书后就回家务农,多年的劳作使他铸就所有农民都…  相似文献   

19.
风暴中的龙     
蒋子龙在香港浅水湾自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后我还没有去过,很想知道它回归后有些什么变化?特别是在亚洲爆发金融风暴之后,这个曾经被誉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龙头的香港,是怎样一番情势?也正是这场风暴想把“龙”变成“虫”。至少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四小龙”这个称谓了,仿佛四条龙全都来风而去,龙威、龙气已不复存在……“商界杂志’98香港笔会”为我提供了一个在风暴中看龙的机会——从香港到泰国,耳闻目睹,颇多感想,随感随记,整理如下:一个外地人,是靠自己的所见所闻形成对香港的印象。这些印象不可能不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破产”——这个词在昨天,对于我们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可是现在,它已堂而皇之地向我们逼近!《破产,一个沉重的话题》,本期热点话题为您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