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会计实务中,一些资产由于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从而难以单独确认它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其自身的价值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组"概念,并规范了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会计处理。本文根据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结合IASB和FASB的相关准则,对资产组的认定、资产组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损失转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逸飞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93-19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处理的原有规定逐渐暴露出了不足,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更有利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向更客观、更合理、更稳健的方向发展。新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全面规范了资产减值的计量和计提,扩人了适用范围,增加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更加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操作的随意性,禁止转回减值损失,缩小利润操作空间,统一规定了计量的属性,增强了资产减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采用经济性作为确定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根本改变了以前计提减值准备的一些弊端,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科学性和严谨性上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范围的确认、资产减值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列支、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等方面较旧准则都有新的变化,同时增加了总部资产、资产组的概念。本文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分析,指出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但在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情况下,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做法,首次引入了“资产组”、“总部资产”与“资产组组合”等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组概念作为减值测试单元,但是准则却只对资产组的认定和现金流量的确定作了原则规定,因而资产减值具有较强的经济后果.为了防止操纵利润,会计准则有必要通过增加准则解释等方式,对资产组的认定及现金流量的确定予以明确,并强化减值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为会计人员判断提供更强的指导,同时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将结束这一游戏,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资产减值准则与原相关会计处理的差异,资产减值准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以及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滕晔 《商场现代化》2008,(1):381-382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使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有了更为规范的规定,其中资产减值准则是此次准则改革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准则之一,其中不仅明确了资产项目计提减值的具体条件、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资产项目发生减值后价值得以恢复是否允许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针对是否允许转回以计提的减值准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对资产组减值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红 《商业会计》2008,(1):37-38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第十七条作出原则性地限制: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仅限于金融工具以外的非流动资产).上述规定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假利润的弹性空间,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