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晔 《沪港经济》2008,(12):60-61
在很多人眼中,“富二代”就是衔着金钥匙诞生的一代。有关他们的话题价值,不过是继承或败家而已。如果真实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待人生,显然并非仅限于此。“富二代”三个字就像一个密码,一旦开启,委实难以预测其命运。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照这种逻辑,那么,国内外顶级富豪一定是世界上顶级吝啬鬼。悉数抠门的富豪,他们不是不舍的花钱,而是有的人依然保持着创业前艰苦朴素的传统,有的人是“较真儿”。不论怎样,对于富豪来说,奢华无罪,抠门更加光荣……[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二代出水     
《上海国资》2011,(2):11-11
近年来,因为“七十码”之类的事件,“富二代”成了一个颇富争议的概念。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80后”、“90后”们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但公众眼里的富二代们多数情况下都被想象为负面新闻人物,他们在网络上炫富,在城市的马路上飙车,仗势欺人、胡作非为、飞扬跋扈。  相似文献   

4.
富二代,也被称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辈拥有庞大的财产,足以使子孙无需努力工作,便享尽富贵荣华。  相似文献   

5.
侯燕 《现代乡镇》2012,(9):122-123
说到“富二代”,人们往往在第一时间与“炫富”、“败家”等词联系到一起。现实生活中,纨绔败家型的“富二代”也确实比较普遍。生于80年代,承继父辈不菲家业的张娟却颠覆了人们对“富二代”的不良印象。她不炫富,不摆阔,不逐名牌;她低调,勤奋且有责任感,在承继父辈基业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陈熙琳 《中国西部》2009,(8):100-101
他们是生来富贵的企业第二代掌门人。他们大多是80后。当“富二代”和“80后”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他们仿佛理所当然般地遭遇了更多的怀疑和否定。他们总数大约有多少?面对几辈子都可能吃不完的财富,他们发展事业的动力何在?交棒之际,面临怎样的压力?在父辈眼中,他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考验才能真正执掌财富的权杖?  相似文献   

7.
草根儿 《走向世界》2010,(19):86-86
一个词的词性无非三种:褒义、贬义和中性。那么“富二代”是哪一种呢? 按理说,它应该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据考证,“富二代”一词最早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中提出,指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一般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亿万家产,因为父辈比较富有,自己是父辈的第二代,所以称“富二代”。这样看来没什么感情色彩,所以应该是中性词。  相似文献   

8.
继江苏政府的“富二代”培训班之后,近日广东顺德等地,也大有模仿的势头。“富二代”的传承以及企业后备人才之所以成为社会讨论热点,并引发政府的介入。为此,笔者采访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小说里,有两句经典对白:“——知道么,有钱人和我们不一样。——是啊,他们更有钱。”  相似文献   

10.
黄钢 《东方经济》2004,(2):59-61
真要说起高收人群体的消费,绝大多数人恐怕除了想起“有钱”这个字眼外,谈不出来别的东西。实际上,高收人群体在消费时所表现出来的远不止有钱,他们拥有更高的消费信心和时尚品味,甚至在某些产品的消费上引导着普通消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普遍碰到三个难题,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债务如何消?怎样解决这三个难点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钱从哪里来国有企业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成了制约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为改革是要有成本的。推行养老、待业保险,企业要出钱;住房实行公积金制度,单位要出钱;改革用工制度,富余人员再就业,也得有钱;兼并、收购利的企业……都得有钱。企业要维持生产,上规模自我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更需要有钱。钱是企业的“血液”,“贫血”、“缺血”,企业这个“肌体”就…  相似文献   

12.
毕杰姗 《走向世界》2012,(18):64-65
“80后”董事长.难免会被人打上“富二代”的标签。的确,郭若晗是“富二代”。和很多家族企业一样.子承父业.他接过了父亲开创的基业。但更准确地说.郭若晗是“奋二代”。在父亲开创的事业基础上.他孜孜以求.继往开来.以年轻人的敏锐和精力.将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官、富二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且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引起人们对这个群体种种炫富、违规以及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的口诛笔伐。这种现象不同于官富二代个体,其产生无不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家庭因素和社会因对官、富二代现象的影响,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及媒体讯息因素,来阐述社会对这种现象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如药     
李卫星 《湖北经济》2002,(11):43-43
关于钱的论述实在大多了,“人是英雄,钱是胆”,“金钱,这人类共同的娼妓”,“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有钱能使鬼推磨”,“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仁见仁,智见智。正因如此,有的人成为金钱的奴隶,因金钱遗臭万年;有的人视金钱为奴隶,因金钱流芳千古。真可谓,“成也金钱,败也金钱”。自古以来,金钱演绎出了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大约五十年前,华尔街和经济学家曾有一次著名对话。一位著名基金经理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库特内尔:“如果你如斯聪明,为甚么你没有很多钱?”库特内尔回答:“如果你如斯有钱,为甚么你不聪明?”华尔街代表“有钱人”,而经济学家代表“聪明人”,这场对话反映了他们之间的长久对立。  相似文献   

16.
“现在村里有钱了,想给村里办点事情说办就办了,不像以前向政府求助,到厂矿企业老板手里去‘化缘’了”。寨杆村支书谭永俸兴致勃勃地向笔者说。素有“梵净府城”、“文化老区”之称的贵州松桃自治县孟溪镇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渝怀铁路穿城而过,与铜仁大兴机场相邻。  相似文献   

17.
时下已进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密集期,年报“铁公鸡”现象再次上演。据wind统计,两市有496家公司超过4年以上没有分过红,其中10年以上未分过红的铁公鸡就达110只。 当前股市还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红”,他们为什么要做彻彻底底的“铁公鸡”呢?  相似文献   

18.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6):78-79
当实业家、资本家、基金经理、私募合伙人成为了拍卖场上的主力军。这里或许已经不再是老藏家们的游戏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从“散户市”演变为“机构市”,艺术品也将日益被有钱购买他们的个人或群体所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想赚钱,可以去做创投人;如果你想亏本,也可以去做创投人。” “投资是最简单的事,有钱就行,比买菜还容易;投资也是最困难的事,因为你无法控制行业,更无法控制创业者。” 一则广为流传的微博更是将创投说得云遮雾障:“像分析师一样研究行业,像艺人一样自我包装,像会计师一样核数据,像律师一样谈合同,像特工一样搞情报,像专...  相似文献   

20.
陶涛 《中国报道》2010,(10):85-87
很多企业的继承者都明确表示不喜欢自己被称为"富二代",也是因为"富二代"这个词汇被社会舆论赋予了太多的贬义。"富二代"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不想被看做是寄生的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