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1990年12月由国家科委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四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建区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旗帜,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厦门火炬高新区不断实施产业扩张,以光电、电子信息、电力电器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带动项目引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力度,全面建设创新型园区;加速领军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实现由“火炬制造”向“火炬智造”、“火炬创造”跨越。这“三大引擎”推动厦门火炬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9,(1):128-128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荣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科技兴贸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先进管理单位”、“国家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高新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4.
马年伊始,万象更新。地处东南海滨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大潮,燃烧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激情。2013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乘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的强劲东风,克服宏观经济不景气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园区     
《中国高新区》2008,(11):7-7
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光显之城”,美国卡博特投资项目落户山东济宁高新区,绵阳市农科区多举措并举促发展,惠州仲恺高新区打造人文园区。  相似文献   

6.
郭伟 《中国高新区》2008,(11):10-11
“未来一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将通过高新区来实施,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也将依托高新区未建设,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更有作为。”10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兴致勃勃地参观考察了厦门火炬高新区,并鼓励高新区科技工作者把厦门火炬高新区做得更好。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统战部部长张燮飞、厦门市市长刘赐贵、省科技厅厅长庄荣文、省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翁卡、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欧阳建、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陪同参观视察。  相似文献   

7.
一个又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厦门火炬高新区“长大成人”,行走于科技创新的前沿,并邀游于资本市场。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孵化培育出5家高科技企业上市,成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郭伟 《中国高新区》2007,(12):51-54
全国开发面积最小、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已初具规模,构成了一个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三个综合园区—火炬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和三个专业园区—软件园、信息光电园、北大生物园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郭伟  陈智明 《中国高新区》2013,(11):118-121
近期,由厦门火炬高新区下辖的厦门创业中心投资建设的厦门市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式启用,首批8家“瞪羚企业”正式签约入驻.至此,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构建起“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形成了一整条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将引进和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完善厦门火炬高新区主导产业链,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产业升级行动.  相似文献   

10.
招商快递     
《中国高新区》2005,(1):63-63
深圳英达利科技数码园;保定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洛阳高新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五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起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53个国家高新区(此文数据截止于2006年底,故宁波国家高新区并未统计入内)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12.
郭伟  陈智明 《中国高新区》2013,(12):114-119
火炬之光点燃鹭岛,火炬之光照耀海峡。自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走过了22个不平凡的年头。22年辛勤耕耘,22年勇立潮头,厦门火炬高新区这片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同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引领区和承载区。  相似文献   

13.
<正>“开发园区土地面积占全市不到3%,实现了全市约43%的工业产值,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7%以上……”这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厦门火炬高新区”)亮丽的一份成绩单。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建区32年来,该区已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创新创业主平台、“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及厦门产业链(群)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厦门火炬高新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区域化、全球化为目标”的经营宗旨,不仅仅满足于扮演“启动器”和“吸附器”的筑巢引凤角色,更勇于担当为企业自主创新披刑斩棘、嵌入区域和全球价值链的“推土机”,不断深化服务层次,丰富服务内涵,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5.
“火炬计划”实施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火炬人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拼搏,在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工作中成就斐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火炬计划”的实施,使高新区成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以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例,  相似文献   

16.
去年初正式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的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去年8月便建成了3条液晶电视生产线,今年产量将达到550万台,年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企业已着手考虑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等。  相似文献   

17.
园区     
《中国高新区》2009,(6):7-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厦门火炬高新区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厦门市市长刘赐贵等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厦门火炬高新区。  相似文献   

18.
南国之夏,骄阳似火.厦门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启动——这两大产业平台的建设将使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空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梁欣 《中国高新区》2008,(10):27-27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伟人故里一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18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高擎“火炬”,矢志创新,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创新,现已由一个各项经济指标列位中山市倒数几位的农业区一跃成为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的重要工业区和科技刨新区,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决定!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科技部火炬中心、福建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经过厦门火炬高新区领导和决策层的深思熟虑,经过与专家学者反复讨论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重磅出炉.未来,这一决策必将对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今,创建"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经不再是一个假设性命题,而是像大海上的灯塔一样照亮着厦门火炬高新区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