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正视撰写“两个审计报告”存在的缺陷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我们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称为“两个审计报告”。其中前者是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之后.向本级政府(或政府首脑)提出的关于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书面文书:后者是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全过程和全部情况的书面文件。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撰写这“两个报告”普遍还存在一些缺陷.比较突出的是: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是从法律上赋予审计机关新的职责,给审计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高了一个新层次。《审计法》第四条还规定了各级政府每年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报告。这说明,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不能根据各地情况可审或不审,而是非审不可。因为,政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这方面的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提高两个报告质量改进和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庄欣李劲松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向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和向人大提交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结合执行两个报告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几点粗浅的建议。一、两个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实施同级财政审汁后。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同时,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个报告”)。这两个报告,政策性强,既要列举事实,写出财政收支及预算管理的真实情况,又要  相似文献   

5.
撰写“两个报告”若干问题探讨柴芳云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领域之一。审计机关依法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并受政府委托,代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提高本级财政审计两个报告质量的探索上海市审计局林忠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后,应向本级政府、本级人大常委会分别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探索提高两个报告的质...  相似文献   

7.
搞好同级财政审计的几点看法饶文华《审计法》的颁布施行,在财政审计监督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二是实行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这一规定从法律上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8.
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1996年白山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按照《审计法》和《吉林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的规定,首次对199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监督。直接审计和延伸审计122户,审计金额49006万元。复盖面分别达到58%、86.2%。发现违纪金额2785万元。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对违纪问题依法作了处理。给政府写了《审计结果报告》,为政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并被政府采纳。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计工作报告》,为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9.
根据《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后,应分别提交"两个报告",一个是向本级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另一个是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两个报告制度执行两年来,在深化财政审计工作,反映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二是为人大强化对财政的监督提供了依据;三是为财税等部门加强管理,规范理财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四是为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规范化积累了经验。但是按照审计规范化的要求来衡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下简称“本级审”)已经进行四年了。四年来,通过开展“本级审”,体现了审计的高层次监督,树立了审计的权威。但在四年的实践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一些亟待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两难”问题。现根据个人的实践,试对这些问题谈点意见。一、“本级审”的组织时间问题按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实施(审计法)办法》等有关审计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要在第二季度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上一年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上一年度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一些审计机关执法不到位,有的没有严格执行“两个报告”制度;审计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审计质量不高;有的审计程序不够规范,审计内容不完整,审计行为随意性大;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上,还不适应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需要;个别审计机关甚至同本级财政部门一起挖挤上级收入,干扰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的决算审计等等。如何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严格执行“两个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报告…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从1995年开始,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同级审”之后,不仅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还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提出审计工作报告。“两个报告”应该怎样写,已经提到各级审计机关的议事日程。 一、“两个报告”是财政“同级审”的重要内容 开展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提出两个报告,是审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贯彻落实《审计法》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需要。《预算法》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的批准,确立了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但政府部门是否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3.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按照现行做法,审计机关一般负责代拟审计工作报告,经政府同意后,再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目前尚无统一模式,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报告的质量,代拟时必须做到“五要五忌”。 一是要高度重视,忌敷衍应付。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机关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高层次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政府和审计机关的声雀。…  相似文献   

14.
《审计法》第四条关于“国务院和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夫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第十六条关于“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第十七条关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市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的规定,和《预算法》第七十二条关于“各级  相似文献   

15.
靳辉  李丽 《宁夏审计》2007,(4):F0002-F0002,I0001
2007年7月23日,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章建忠受政府委托,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报告给予一致好评,对审计监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中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有对本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并由各级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的任务,如何完成这项任务,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  相似文献   

17.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不可偏废高光余《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同时也明确了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  相似文献   

18.
《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相似文献   

19.
审计法关于财政收支审计的规定,与审计条例所不同的主要是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结果运用,即本级预算执行可由同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并向政府或政府首脑(如审计署就是向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而且政府每年还要向人大常委会提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如何深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张天福刘龙田《审计法》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框架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一个特点是强化了财政审计,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