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群 《商场现代化》2009,(20):72-73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信息的市场开放度低。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维护信用秩序;开放信用资料,建立信用数据库;发展资信评估,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管理等措施,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亚东 《市场周刊》2004,(12):74-76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和资产,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通行证。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令人堪忧,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台理企业信用缺失,必须建立企业信用理念,确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建设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企业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小视的问题。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应加强和完善企业信用立法、构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用缺失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重要环节,而目前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危害性已为众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治理信用缺失已刻不容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失信案例频繁爆发。一项调查显示,有68%的企业曾经因信用问题受到损失。失信仅次于腐败,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失信现象的持续发展会导致整个社会严重的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5.
近期,发生了两件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的大事,一是中外企业信用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该联盟由我国具有影响力的20个行业协会发起.中外企业信用联盟将组织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信用标志制度”,使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化.逐步解决由于企业信用信息缺失造成的我国信用环境差的问题.同时将通过对企业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的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现象却日益严重。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失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快建立信用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道德教育,营造全社会信用意识;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的伦理观,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信用评估机构,提出企业信用建设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失信现象经常发生,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信用中介服务落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政绩意识不正确是引起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信用缺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破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软环境,使企业运行处于无序状态。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法律上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个人和企业的立身之本,兴业之道.本文在论述信用缺失使我们付出沉重代价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信用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内容两个方面建立个人和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并指出个人信用与企业信用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沈蕾  卜庆军  陈戎 《消费导刊》2009,(2):130-131
企业信用管理通过系统的客户管理流程和完善的应收账款制度,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增加企业利润、减低企业无效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提升自身信用水准,树立良好社会信用形象。但是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的缺失和不足导致了施工企业自身利益目标受到损害,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普遍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缺少信用评估机制和方法等信用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惠萍 《商场现代化》2006,(13):258-259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的前提,也是每一个企业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信用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加强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源;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四个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林健 《江苏商论》2003,(11):132-134
本文例举了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并从政府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管理的角度对治理企业信用缺失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益的驱动、失信成本的过低,征信成本偏高加之某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企业信用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才能重塑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资源档案制度,是完善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的关键。要确定一个企业信用程度的好坏,必须制作一个企业合格的信用评估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现状,进行信用公示,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进一步完善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现有档案信息的管理,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档的范围。企业信用档案应包括三个层面,基础层,即企业的身份情况,它应包括工商部门核准的各种有关企业的登记注册事项,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基本信息,是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的前提;守法层,即企业的守法情况,它应包…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民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本文利用随机抽样方法,以温州、武汉、重庆中小企业为调研对象,获得450份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信用认知、信用制度对企业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和信用认知缺失的问题,企业规模大、企业主教育程度高,企业主对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制度以及企业信用文化教育认知程度高的企业,一般容易被动获得贷款,发生借贷行为的概率高;而在其他行为下,发生借贷行为的概率小.由此,本文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的内生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用缺失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除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信用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文章提出,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信息公众化、公开化;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制定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健全法制,约束企业交易行为,提高其信用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阶段,企业信用又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对湖北企业信用的建设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企业自身的表现、外部因素的建设、信用缺失的原因和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通过对湖北各市县的调研发现: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治理在这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方面有所好转,还有些方面有明显好转。但拖欠货款仍然严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在一定范围存在。信用缺失的内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赢利水平不高,外因主要在于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相互推诿。  相似文献   

17.
重建企业信用的对策是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培育诚信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周素萍 《商业时代》2007,(26):69-69,73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失信惩戒体系缺失,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信用立法、市场退出机制、信用机构、行业信用数据库、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企业信用文化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建企业信用的对策是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培育诚信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不能片面地从企业信用的单一视角出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信用体制.企业信用机制构建路径应从企业外部环境治理入手,从政治、法律、信息平台、中介机构四个方面开展外部治理,以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为根本,建立企业信用的产权激励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的监督制度和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多视角、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的企业信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