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逆向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再制造决策模型定义了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系数,得出回收投资收益系数越大,逆向供应链的利润越大;根据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定义和性质,指出逆向供应链可以通过降低再制造成本与降低回收难度来提高系统利润。最后在逆向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情况下,设计了逆向供应链的利润协调合同,得出协调的空间随回收投资收益系数增大而增大,最后用算例论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立法意识的日益增强,逆向物流,特别是闭环供应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闭环供应链运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产品回收过程中逆向回收渠道选择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三种逆向渠道选择方式,研究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通过模型从价格和利润两方面对这三种渠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协调定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弈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建立了双寡头制造商利用共同的零售商销售新产品和回收废旧品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最优利润,如何确定各自的批发价、零售价,以及废旧品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发现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系统利润要低于集中定价决策下的系统利润,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定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构建了零售商负责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并对两种回收渠道的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分散决策模型没有达到系统最优,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优化。本文着重探讨了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下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回收渠道的选择对闭环供应链最优价格的制定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废旧手机回收与逆向供应链现状进行了综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基于O2O方式构建了以手机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对进行了流程设计.从企业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再制造利用对原材料采购、制造库存、手机销售产生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基于O2O的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构建SD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废旧手机逆向供应链有助于提高手机销售额与产品市场份额.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逆向供应链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回收再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是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难题的重要途径。首先,研究针对我国逆向供应链中存在非正规回收商充斥市场的结构不合理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逆向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产品异质性、环境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等特征。其次,在特征分析基础上构建理想状态和逆向供应链特征影响下的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低回收再制造水平的非正规回收商是非最优均衡的结果。再次,研究以逆向供应链前端、中端和后端为逻辑顺序,设计了信息甄别传递、提前延迟、违约惩罚和集聚合作四种激励机制,以激励约束逆向供应链的正规回收再制造行为。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是有效实施逆向供应链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分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考虑的影响因素,形成因素集并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处理调查数据,找出影响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回收模式选择指标体系,为企业进行回收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闭环供应链是现代供应链的重要的发展方向,闭环供应链包括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构成。正向供应链侧重于敏捷型供应链,着重点在产品质量、产量、以及到达时间;逆向供应链侧重于功能型的供应链,着重点在产品回收的损失率和成本的最小化。随着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逐步推进,使得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协同变得高效可行。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刘秋生  杜潇婕 《商业研究》2011,(11):107-114
考虑闭环供应链决策成员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本文研究由一个损失厌恶的零售商和一个风险中性的制造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利用博弈理论分析系统在随机需求条件下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时的最优订货、定价策略,得出闭环供应链集中决策时的系统收益大于分散决策时的系统收益,进而提出回购——盈利亏损共担契约来协调分散决策下有损失厌恶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以消除其正向和逆向供应链同时发生的双重边际化效应和零售商损失厌恶的影响,从而达到系统集中决策时的收益,旨在通过数值算例对理论推导进行论证,为闭环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广 《商场现代化》2006,(34):12-13
环境、法律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了逆向供应链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参与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在改进逆向供应链方面做出努力,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物流和信息流在整个闭环系统的畅通无阻。本文从发展逆向供应链的需求、环境、实施环节入手,对逆向供应链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长荣  王元 《中国市场》2009,(6):105-106,112
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双重角色,既是供应商又是消费者,这种双重身份使每一个企业都会面对逆向物流,面对原材料或产品的回收费用.生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通过有效实施逆向物流,从供应链的范围来构建企业的逆向物流系统,节约成本,创造利润,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楠  杨凡 《致富时代》2011,(4):103-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匮乏、对环境重视、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回收物流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闭环供应链管理是顺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而诞生的一种全新管理哲理。该文着重探讨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增加逆向供应链,从而对整合成的闭环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一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物流系统,讨论了在逆向供应链中的废旧物品回收的定价问题,笔者应用了博弈论中的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弈对双方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双方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结果,我们以双方利润为评价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双方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协调方法,即使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利润最大化,通过进行利润分配的协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能得到更多的利润,使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得到最优化地配置。  相似文献   

14.
吴双  李琼 《商》2013,(17):254-254
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介绍逆向供应链的相关概念以及回收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博弈方式下的逆向供应链定价模式,最终提出为保证系统效益成员分配利益最大化时最为合适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逆向供应链作为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实施的载体,各企业间的组织协调性直接关系着生产商延伸责任制的实施效果。基于此,将逆向供应链抽象为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回收商组成的价值链模型,应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情况下制造商和回收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制造商和回收商期望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闭环供应链渠道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使产品的回收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入逆向供应链的商品比例很高,因此有必要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闭环供应链。将闭环供应链的渠道模式划分成五种类型,生产商可以根据自身的和市场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也可将各种模式进行组合,以便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渠道销售/回收的三级闭环供应链,分别以制造商和消费者为补贴对象建立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求解并对比了不同补贴对象下产品直销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制造商回购价格,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产品回收价格;分析了政府在补贴制造商和消费者两种情形下补贴系数对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制造商时,会提高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定价;政府补贴零售商或消费者时,会提高闭环供应链销售渠道定价。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内外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献综述发现,国外研究主要从闭环供应链回收管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逆向供应链、再造品利润分配策略及再制造竞争问题、再制造管理、库存控制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国内研究主要从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及其协调和其它方面进行综述。国外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研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利润分配等经济角度的研究,而缺乏其它方面的深入研究。如何系统地构建与实际相近的闭环供应链模型体系,并增加实证研究,是未来闭环供应链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虑一个由两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以及两个废旧品回收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从供应链全局出发,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供应链成员合作定价与非合作定价的均衡解。研究表明,在供应链成员集中决策即完全合作的情况下,产品的零售价格更低,废旧品回收率更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更大。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由供应链成员共同分享系统增益的利润分享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实施逆向物流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利利器.文章分析了铸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背景,结合逆向物流实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三种经营主体的逆向物流模式,同时根据国家对铸造企业准入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铸造企业逆向物流流程,并提出了铸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系统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整个铸造行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