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2-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资本投入贡献稳中有升,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更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改革红利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兼论实现江西经济在中部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江西省经济增长以及各要素投入的数据,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并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拆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试图通过相应的计量经济分析,探寻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对广州1983-2007年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不同阶段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有关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对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评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从产业投入结构的变动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省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得出应如何在三大产业内部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综述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方法,采用索洛余值法,通过对甘肃省1978-2015年的实际总产出、劳动投入、资本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测算得出1979-2015年甘肃省TFP增长率,并进行了阶段分析.通过要素贡献度分析得出:资本投入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力量,技术进步是促进甘肃经济增长的第二力量,劳动投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较低.因此,文章认为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未来甘肃经济能否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李晓斌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55-57
人力资本投入要素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生产函数模型,建立河南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以受教育水平这一因素来分析河南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证明,在不同时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都过多地依赖于物质资本的高投入来维持,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2.
保险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GDP和保费收入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DP和保费收入之间有明显的协整关系,但在两个样本期间内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却出现了差异:以名义值检验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保费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反之则不成立:而以实际值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保费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将经济增长分解为数量增长和质量增长两个部分,并从要素质量、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解释了质量增长。然后构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浙江省1993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数量增长对浙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浙江经济增长正由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变;要素质量提升是浙江经济质量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且劳动力质量提升大于资本质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下降,技术创新的作用却在凸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索洛模型,对1952~2009年我国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对1952~2009年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者和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利用索洛模型,对1952~2009年我国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对1952~2009年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者和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已得到逐步的认识,但相关研究还是较少。保险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强大的筹资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本文运用两个理论模型分别论证了财产保险为经济提供了分担机制,寿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长期资本,且两类保险对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保险制度直接与间接地提高了社会产量,推动了经济增长。以我国为实证,结果表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对GDP增长有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修正的Solow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业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估计若干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以检验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文中选用1994年~2007年国内的14组数据来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在控制了教育、贸易出口、财政支出和投资增长率等变量后,财产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身保险深度的影响却不显著。该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与保险和银行的独立影响相比,保险深度和银行贷款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选取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创新在该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有效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性;基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普遍抑制作用,但各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不同,创新水平发挥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也有较大差异。由此,文章提出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缓解我国金融要素领域扭曲现状;大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