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是日本国家利益优先延伸和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交汇区。日本基于“贸易立国”战略推行“资源外交”,派驻东南亚的日本出海企业承载着国家战略目标,它们在日本与东南亚外交关系的重塑中生成了日本海外利益的关键载体。由此,日本在东南亚的海外利益主要围绕出海企业展开,包含了企业自身的具象海外利益和所承载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抽象海外利益。同时,日本通过出海企业国内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联动实现海外利益拓展与保护的同步推进。具体而言,日本形成了着眼出海企业内部引导的“预防式”和出海企业外部助力的“反馈式”两种有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方式:前者主要体现在引导出海企业遵循系统规范流程、持续提升内部能力和确保关键利益的信息安全,后者则体现为以判别自然灾害情况、推动基础设施输出和运作“官民协同”模式助力海外利益的拓展及保护。  相似文献   

2.
“酷日本”国际化战略是日本政府在2010年提出的,针对海外受众打造日本国家形象与树立国家品牌的新政策。日本正从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转向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大国。本文以“酷日本”战略为切入点,将研究对象锁定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其提出的背景、内容和目的,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其开拓海外市场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探讨今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动向。并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不断出现,如“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英国被抢注,“安踏”、“六神”、“小护士”等也都难逃厄运。2005年3月以来,海尔、康佳等著名企业又因商标被抢注而相继引发海外官司。  相似文献   

4.
中国今日“钱多”状态跟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何其相似,有的海外并购其实存在泡沫,China Money需要体现其价值内涵。 新年刚过,不断听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消息,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创下国内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东风汽车集团和吉利控股竟购美国豪华电动车制造商费斯科,抄底美电动车产业链……另外,春节期间,全球奢侈品有1/3的消费来自中国客源……似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强大的经济和购买实力,这种现象被海外媒体“誉”为China Money。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哥伦比亚国际时装展上,中国的时装品牌LILY惊艳亮相,令当地媒体惊呼:“中国服装品牌来了!” 如今的LILY,已经不是一个“初长成”的中国服装品牌,而是在海外有42家店,营销网络遍布泰国、印尼、沙特、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低价的领导者。”当易初莲花购物中心在浦东开张之时,就高举起“天天低价”的大旗。在此之前,日本的八佰伴南方商城、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均毫无例外地以低价竞争引起市场的震动。难怪有人说,海外大型仓储购物中心纷至沓来,使市场进入到一个“恐龙竞争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末,天津著名老字号“狗不理”的商标在日本遭抢注,历时lO余年的不懈努力,经过多次的谈判与交涉,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最终于2007年9月拿回了遭抢注的两个“狗不理”商标。至此,在海外漂泊多年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回家了,这是我国老字号企业在海外维权成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8.
日本居民出境旅游分析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旅游业以出境旅游为主体,入境旅游乃至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尽管在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日本经历了一个“海外游行不自由时代”,出境旅游受到种种限制(如携带外汇金额限制、必须接受“游行审查联络会”审批等等)。但自1964年4月1日政府宣布居民海外观光旅游自由化之后,出境旅游业因之日渐兴旺。1986年日本政府为刺激居民出境旅游以减少国际收支过多的盈余、缓和国际贸易摩擦,通过制定“海外旅行倍增计划”,使出境旅游总人数自80年代中期至1993年期间增长了近3倍,通过同期全球出境旅游癖人数的递增速度,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2年全球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增长指数为167,而日本为302。1994年日本出境人数高达1357.9万人次,较1964年增长109倍,预计90年代将以年均7.18%的高速度增长,至2000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9.
1979年,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时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了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除此之外,至少有上百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在酝酿、谈判之中。一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就这样潮水般的涌来。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油价攀升并未给日本造成像石油危机时期那样的严重冲击,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石油的“量”和“质”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量”分为“减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减量”是指日本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措施,相应“弱化”和“缓冲”油价上涨风险;“增量”是指日本通过海外能源投资以及加大石油自主开发等措施部分“对冲”和“转嫁”油价上涨风险。“质”是指日本通过诸措施提升石油利用率,从而相应“舒缓”和“稀释”油价上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显现出一些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下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之中。直到今年3月16日,代表日本政府的经济财政大臣麻生太郎才在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日本政府关于通货紧缩认定态度的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对通货紧缩定义的改变--在此前政府一直沿用原经济企划厅的定义,将通货紧缩界定为“伴有物价下跌的景气低迷”,而在本月初内阁腐却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物价下降持续两年以上)对其进行了个性,重新将其界定为“技术的物价下趺”。而其更为深刻的背景则是,在美国经济减速、股市暴跌已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条件下,森喜朗政府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物价下跌对景气持续回升的恶劣影响,并逼迫日本银行进一步采取金融缓和措施以制止物价持续下跌。在去年8月,日本银行曾以“日本经济已摆脱了通货紧缩威胁”为由,不顾政府方面反对坚持取消了“零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2.
甘露 《开放潮》2003,(3):44-45
当前日本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资本流向海外,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担心这会加速日本产业“空洞化”趋势。不过,突破“制约”和违背“战略意图”的事件也会经常不断地出现。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华南经济圈”研究热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所金泓汎近来.“华南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圈”、“华人经济圈”问题,在日本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尤其是1992年不少研究机构和许多学者纷纷研究这个问题,掀起了一股热潮.作为一个外国,如此热衷于研究其周边...  相似文献   

14.
受海外兼并风潮影响,日本公司对兼并策略日感兴趣,近年来,据“公平交易委员会”所收到日本商业上报的年兼并,收购数已达1000家,而且仍在上升,另外,年“善意”转让数亦达800家。  相似文献   

15.
通产省7月12日透露了《海外老人村构想》,到海外建设“日本人村”。由于日本面临老龄化和地价猛涨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以海外工作者为中心,作家、画家等文化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以来,美日贸易摩擦的加剧,日元升值所引起的出口利润下降及海外资产的低廉、信贷环境的宽松和企业融资途径的多样化多种原因,造成日本制造业在海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1974年,日本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型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尚不足17亿美元。而在1988年,仅制造业一项就高达18亿美元,1989年为163亿美元。尽管1990年年初以来,日元持续疲软和利率提高,但许多大公司都预测在中长期内日元走势坚挺,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海外生产才能在贸易摩擦加剧时确保海外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方兴未艾。1909年,投资总额为160亿美元,估计1991年也将维持这个水平。照此下去,到1995年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将达146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松下集团     
松下电气产业集团是日本六大独立企业集团之一。其创史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电子工业之父”。这个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在日本产业界拥有数目最多的子公司,总资产13,912亿日元,职195,400人,出口市场遍及130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度销售额达2.92万亿日元,纯利润仅次于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松下集团在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1981年的海外产值达18.1亿美元,海外公司的职工有33,400多人。此外,还对24个国家中的43家公司进行技术援助,成为日本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2008,(2):118-118
近日,俏江南餐饮管理集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文“俏江南”及英文“SOUTH BEAUTY”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表示,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俏江南的品牌发展道路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8年,俏江南将在全国新开30多家连锁餐厅,并进军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侵蚀了经济大国的民族优越感,在国民心理上引发持续不安,成为推动日本社会右倾化的基础要因。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东亚经济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先 《山东经济》2003,(1):80-80,F003
20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以日本为排头的“雁行结构”,然而进入90年代,日本经历了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相比之下,中国则保持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雁行结构”格局遂在东亚瓦解。随着中国—与东盟达成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东亚地区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正初步形成:日本经济跌到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同等水平的地步,并导致激烈经济竞争;中国、东盟与韩国联合起来加快经济整合的步伐,以对付日本在亚洲的“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