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步复苏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下,国内企业对外扩张的意愿也将逐步增强。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和政府鼓励并购重组政策等因素的推动,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数据》2009,(8):28-29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二季度国内经济基本上走出下行风险,开始步入上行轨道。这种经济形势的出现,比之前市场预期的要好,也比笔者在年初时预测中国经济将在第三季度步入上行轨道要早一个季度。可以说,下半年,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整个经济都会步入上行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奥运前后.市场特别是部分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相当悲观。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视为可能会转化为趋势性扭转或经济衰退。这种悲观情绪对国人对经济前景的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欧洲经济地区的复苏不可预期,美国未来四年仍然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国内市场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还没有端出盘子来,我们不知道十八大以后,政府到底用什么方式来进行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5.
易宪容 《英才》2007,(2):26-26
2006年国内股市成绩辉煌,全年指数涨幅达130%,股指涨幅遥遥领先于国际上其他市场。不仅广大股市投资者赚得心花怒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由于国内股市的翻身被推上了2006年CCTV经济人物的奖台,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预期中的2007年国内股市将会山花烂漫般的更上一层楼,开启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新纪年。  相似文献   

6.
叶檀 《上海企业》2012,(10):40-41
拉动投资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失速下滑超过预期。一批"报喜鸟们"宣称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动荡中独善其身,而现实是残酷的,预言破产。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这样的数据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不符,与市场现实不符,令人生疑。从1月到4月,贸易、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财政收入、贷款等一系列数据远低于预期。5月23日,世界银行公布《东亚经济半年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日前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全年达到9%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由于总体需求不足,中国不可能出现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李扬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经济增长很好,但一些新的情况发生打破了预期。比如今年预期出口将转正,并对经济起到较强拉动作用,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打破了这个预期,另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没有那么快。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即将迎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之际,国内经济复苏曲折性超过预期,与物流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托盘业继续面临风云突变局面。  相似文献   

9.
三个月前,种种猜测还萦绕在中国经济的上空,市场因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而弥漫着犹豫观望的气氛。三个月后的今天,多数人起伏的心已经平缓下来,这不仅因为经济数据在这近100天里更平稳了,更因为市场在波动中经受了历练。与眼前一时的起起伏伏相比,经济结构转型所显露出的曙光更让人踏实。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增长数据已经揭晓,经济增速符合市场的预期。“竞强指数”开始全面回升 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2014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投资及消费增速均明显下滑,显示出国内需求的疲软,以及由产能过剩带来的生产停滞。  相似文献   

11.
观点     
《东南置业》2009,(8):12-12
房地产将成中国经济发展障碍 当前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问题成堆、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对这个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它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大障拟,也将成为延缓当前国内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对此,国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正是基于上述意义所说,下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赵晓 《厂长经理之友》2011,(12):100-102
2011年即将过去,中国经济恰在上年我们所预期的“回落的高增长”的轨迹上。全年来看,经济增速呈现出逐季下滑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为9.1%,低于市场预期,由此带来国内外比较普遍的悲观反应。但我们的看法与此不同,我们判断,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一个较为符合“软着陆”的趋势正在中国形成,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更明朗、更乐观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市场通缩预期对需求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应对通货紧缩影响中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即以非传统货币政策(UMP)为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背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货币政策仍运行于常规政策的框架内,但发达国家应对通货紧缩及通缩预期的宏观政策取向、国际经济学家研究这种政策及其效果的方法和理论,仍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4日在此间首次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说.尽管2004年中国增长速度超过预期.但国内需求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  相似文献   

15.
忧心难得     
新年伊始,先是人民银行突然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重招收紧银根应对通胀预期,导致市场揣测中国加息的时间表可能提早至今年第二季度。其次是美国经济的退出政策也脚步日近。经济形势是维持反转趋势.还是出现二度探底?不由企业人不有所思虑。此时此刻.又出现百度被黑,以及谷歌扬言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今年春天的营商环境,看上去颇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少有的震荡。对这种震荡的原因,众多的分析家们给出了众多的解释,如宏观调控、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周边市场动荡以及中国南方的雪灾等。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根据,股市的涨跌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的,一旦这种预期改变,股价当然也会发生波动。如果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有限的。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11.4%,即使在宏观调控等紧缩措施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在未来几年里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仍然不成问题,中国仍然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  相似文献   

17.
朱民 《中外管理》2004,(12):34-36
做企业的可能都特别关注经济形势,但我们的企业大都更关注国内经济形势.殊不知今天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是国际的,资金也是国际的。所以国际市场的变动,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和资金的变动.或者金融市场(比如利率)的变动.都会引发国内企业的生产、融资、投资产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多的新问题和新考验,包括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放缓、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走弱等.面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国内较强的经济内在发展潜力的支撑下,在宏观调控和其他政策的作用下,总体看,我国经济表现了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体运行态势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已经显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流动性泛滥的国际环境下,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快速复苏的过程,资产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提振了经济.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渐退出,获利资本流出新兴市场,流向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发达国家将不可避免.近期,美联储已经开始为加紧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进行考虑,且美国国内对于加快退出量化宽松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外界一致认为耶伦上台后,美联储可能很快会宣布新的措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不仅影响其自身经济运转,对中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就将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已经显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流动性泛滥的国际环境下,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快速复苏的过程,资产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提振了经济。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渐退出,获利资本流出新兴市场,流向处于技术革新前沿的发达国家将不可避免。近期,美联储已经开始为加紧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进行考虑,且美国国内对于加快退出量化宽松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外界一致认为耶伦上台后,美联储可能很快会宣布新的措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不仅影响其自身经济运转,对中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就将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