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日前北京举行的“IBM论坛2002”上,来自全球的业界专家和资深演讲人、IBM的合作伙伴为来自中国各行业的人士奉献了多场精彩演讲。针对零售业信息化等问题,IBM的国内外专家以“零售业新纪元”、“顾客忠诚度与服务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商业价值区别的重点”为题发表了看法。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专程从美国赶来的IBM全球服务部供应链管理业务执行顾问Ed Struzik先生,请他谈了与供应链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8,(19):125-125
9月4日,2008“卓越服务之道”IBMCIO高峰论坛走进杭州,与媒体和用户分享了“2008CEO调查之CIO启示”白皮书《CIO:未来企业的变革中坚》。白皮书解读了在未来企业五大特质的影响下,CIO需要演进为企业创新变革的领导人与推动者。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华东华中区总经理孙建刚表示:“IBM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IBM的SOA战略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业务与IT的融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咨询服务与SOA全球总经理罗伯特·勒贝克(Robert LeBlanc)试图将SOA哲学延伸至电子政务领域,尤其是一向舍得花钱的中国电子政务领域。26年前以一名程序设计员培训生身份加入IBM的勒贝克,在IBM软件集团中担任过众多技术和管理职务,包括IBM存储网络事业部总经理、IBM软件集团解决方案及战略事业部总经理及IBM软件集团Tivoli软件全球总经理等职务。现在,勒贝克的更多精力用于总结IBM在SOA的实践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市场与电脑》2002,(4):36-36
集结了IBM全球的人力、物力及重要的合作伙伴资源,第一次为中国客户展示IBM在整合、创新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全线能力,以及最新电子商务发展动态的“IBM论坛2002”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业界专家和资深演讲人、IBM的合作伙伴、中国各行业的嘉宾以及新闻媒体两千多人莅临了这一盛会。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先生在致辞中谈到:“自电子商务问世至今,它已经使全球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电子商务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世界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今年是中国进入…  相似文献   

5.
近日,IBM公司在北京发布了《通过IT转型创建业务优势》CIO创新白皮书,就CIO在业务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及如何支持企业业务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张烈生先生为在座记者解读了这份白皮书:“基于对全球765个大公司的C E O和业务领导一  相似文献   

6.
IBM的外包服务是1980年走向市场的,在这之前,IBM就是IBM外包服务部最大的客户。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实力、完整的解决方案、贯彻承诺的能力,IBM和世界众多客户建立了策略性的外包服务关系。IBM将在中国各项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外包业务。IBM全球服务部提供的电子商务运维服务,提供强健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商业应用系统。IBM在运营IDC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全世界运行着175个数据中心,其中37个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中心,包括福特汽车、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内的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已经将自己电子商务应…  相似文献   

7.
IT流行     
IBM为未来加油“IBM 2001 DeveloperWorks为未来加油”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IBM公司大中华区软件部总经理吴宝淳先生代表IBM公司致欢迎辞, 并向一千余名来自国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独立软件开发商的软件开发者代表介绍了新一代电子商务-动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IBM为此提供的先进产品与技术。IBM公司企业系统部大中华区副总裁秦尚民先生介绍了IBM eServer的最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中,来自IBM公司全球实验室的资深技术专家就Web服务、企业信息集成、企业系统安全新技术以及热门技术等话题组织了二十多个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子商务》2008,(4):91-91
3月20日,由赛迪顾问主办的“2008中国品牌竞争力论坛”在北京赛迪大厦维新阁召开。论坛以“解读品牌竞争力”为主题,吸引了用友软件、东软软件、华录集团、益泰集团、北汽福田等数10家知名企业的品牌总监、市场部门负责人和诸多媒体记者前来参会。  相似文献   

9.
IBM:随需应变运行环境为企业向IT要效益全球 450 位著名 CEO 想些什么?面对CEO 不断的需求,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收入增长,如何在关键能力上表现出突出的响应能力,如何调动人员的效率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全球CIO也面临着来自几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使IT环境与业务目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06年中国IT两会“制造业信息化分论坛”上,近百名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及代表性CIO齐聚一堂,围绕“企业信息化下一步”这一主题为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献计献策。论坛重点聚焦四大热点:集成、协同、创新与利润,并尤其突出装备制造业这一领域。围绕当前企业CIO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主题演讲。上海贝尔  相似文献   

11.
周雪梅 《浙商》2007,(10):100-101
浙商该如何创新?中外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哪些异同?4月24日,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天畅网络董事长郭羽、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等知名浙商,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煜、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自立新博士等聚集西子湖畔,共同探讨创新之道。此次创新论坛由《浙商》杂志与世界500强IBM公司及中欧商学院共同举办。浙商理事会的一大批主席团成员和常务理事也参加了论坛。 以下是此次论坛精彩观点实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科技     
《饭店现代化》2010,(6):54-57
IBM与广州圣丰索菲特携手共建卓越酒店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与广州圣丰索菲特大酒店举行隆重的合作签约仪式并宣布,双方将强强联手、共同将圣丰索菲特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高端的超白金五星级奢华酒店。即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商界》2006,(3):157-157
清华大学卓越企业CEO(总裁)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CIO(信息总监)班;中国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专家报告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业》2004,(9):50-51
庆祝仪式在沪举行 8月24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公司在上海举行隆重仪式,庆祝IBM进军中国零售业10周年。中国商务部、中国商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领导,来自全国70多家大型零售业和餐饮业的企业主管和IBM的业务合作伙伴,以及IBM全球、亚太区和大中华区零售商店解决方案负责人,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工商企业部总裁、  相似文献   

15.
董小英 《现代商业》2007,(7X):F0002-F0002
信息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否有效地转移、管理以及创新性地利用技术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它们对国家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CIO领导力研究小组与国际著名的IT研究与咨询机构Gartner公司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一起,首次邀请中国企业CIO参加了Gartner公司已经进行了6年的全球CIO调查。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2010,(4):6-6
IBM公司日前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华西区,并在西安建立IBM中国开发中心(中国西部)、IBM全球分析软件实验室和IBM区域软件成长中心,以支持中国和全球企业对于商业智能与业务分析能力迅速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邓莉莉 《大经贸》2007,(2):72-73
1月18日,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在广州东方宾馆拉开序幕。此次论坛以“中国创造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球顶级智库的专家以及知名企业家在内的500多名代表,以不同的文化视角,为转型中的中国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化思维、本土化实施阜阳商厦信息化于2003年4月实现ERP系统工程切换成功,2004年4月10日通过全国软件测试单位广东赛迪测试合格,经安徽省电子办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合格、完全达到标准,成为安徽省第一家零售业信息化通过验收的企业。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底被评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为IBM一系列成功案例,IBM多次在成都、重庆、上海向全国推介,并在IBM网站上和IBM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期银湖杂志上刊登3篇文章进行宣传。2004年4月中旬,中华全国供销社…  相似文献   

19.
11月8日,首届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亮相工博会,该论坛被誉为目前中国最为专业、规格最高的关注“智慧城市”话题的产业盛会。来自产业园区、专业分析机构、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的多位资深专家从各自角度分享了来自全球和国内的最新案例经验,可谓一场实至名归的“智慧”大碰撞。  相似文献   

20.
丁邡  任菲  李东 《商业研究》2011,(12):7-12
在界定首席信息官职位权力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规范的比较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国有企业CIO弱权状况的主要原因,认为国有企业CIO和私营企业CIO具有相同类型的法定权力。在系统实施的特殊时期,私营企业的CIO被授予惩罚权,但国有企业的CIO没有被授予惩罚权;两种类型企业的CIO都没有奖赏权;国有企业的CIO在法定权力方面明显表现为弱权状况,而私营企业的CIO被授予应有的法定权力。造成国有企业CIO弱权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的行业特殊性,CIO在行业内较低的知名度,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