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建筑业为各国GDP和就业提供了7%的机会,也就是说全世界大概有7%的劳动力、7%的GDP是在建筑业;如果加上设计行业,贡献率是14%;如果再加上设施管理、后期运营,贡献率将达到20%。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大。  相似文献   

2.
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运用中国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GDP与固定资本存量,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固定资本存量与能源消费则不同,在短期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均衡中,它们之间也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在能源消费中,哪个产业的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构建了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国GDP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达到11.4%,高于世界经济增长2倍左右,预计2008年经济增长将超过11%。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世界第二。2007年以来,商品交易市场主要的大事件可以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表示,发达国家的电子、资讯科技、通讯等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多在30%到40%之间,中国信息产业虽已成为工业领域的第一大产业,但对GDP的贡献率仅逾10%。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动荡加剧,西方国家将为以往过度消费付出代价,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为各路厂商敞开了大门。未来十年,金砖五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金砖五国占世界国土面积的30%,占世界人口的42%(其中中国人口13亿,俄罗斯人口1.4亿,巴西人口1.9亿,印度人口12亿,南非人口51.8百万),占全世界GDP的20%(中国GDP增长10.5%,俄罗斯GDP增长2.9%,巴西GDP增长4.2%。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季度,广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保持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幅回落,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首先,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一季度,广西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1623.2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同比增长7.86%。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能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山西省1997~2008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对山西省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3.14%,其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37.1%,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产业结构效应为11.39%,人口规模效应为0.1%,能源结构效应为-1.5%。因此,目前山西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依存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控制变量人均GDP、城镇化比率第一产业GDP贡献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现有的国内研究现状,对对外贸易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概述;其次,本文运用2002-2017年在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设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因变量,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外贸依存度为自变量,人均GDP、城镇化比率、第一产业GDP贡献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得出实证结论;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需求由温饱转向小康,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工业快速增长。2003年GDP增长9.1%中,工业贡献率为63.2%。其中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工业化、信息化齐头并进,市场化、国际化不可逆转。转轨、接轨、新旧交替,复杂多变,国际国内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0元(4600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判断,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美国、日本、西欧,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工业化阶段经济直接贡献率分别约8%、5%、7%,而我国现在为5.6%,这说明未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没有达成共识.基于需求和生产这两个视角,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53~2007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与GDP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短期内能源消费与GDP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中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此外,方差分解显示,短期内能源消费冲击对GDP波动的解释较强.长期中GDP冲击对能源消费波动具有解释力,反之亦然.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跃升至近70%,其中重化工业增加值占到近40%,这种重化工业带动模式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的数据表明,中国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总量的13.6%.另据<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6位.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2005年底,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1.1亿吨标准煤,每万元GDP所消耗能量比"十五"计划指标上升了27%,比"九五"期末上升了7%.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降耗的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而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虽然GDP增长了10.5%,但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以11%的速度高速增长,在规划的第一年就没有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未来的任务艰巨而紧迫,我们有必要分析能源消费结构,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1985~2009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为保持江苏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运用各种措施,通过政策的有机组合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国服装业跨入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在这种特殊的经济和贸易环境中,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着智慧和能力的新考验。新的消费浪潮已经临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消费需求快速增长,1980年-199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递增率为16.3%;居民基本需求和一部分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均得以满足后,消费需求增长速度逐渐放慢。1996年-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平均递增率仅为10.2%。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居民财富积累就达到了消费升级临界点。目前,消费升级的迹象已开始显现,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转变为实物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并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内在变化机制,建立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影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呈正相关;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具有滞后两期的经济惯性;能源消费结构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不存在显著影响;霍夫曼比例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存在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际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使得各国更为重视替代能源的经济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通过对1953~2006年的年度数据,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具体分析了以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1953~2006年间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是GDP增长的单向显著Granger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需求强劲,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地区GDP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海、江苏、浙江产业结构均呈现231模式(即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和GDP增长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测算出能源总量、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对GDP的回归系数以及江浙沪三地对能源消费的地区影响因子和2000~2003年各年对能源消费的时间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消费"马车发力,以66.4%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成为第一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以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993~2013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地区GDP、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变化情况。文章基于1993~2012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JJ多变量协整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东部5省市技术创新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东部五省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