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首先是从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角度,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再从价值的角度,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综合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每一部分产品按价值(不变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三部类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这样按照社会产品结构来划分社会生产三大部类结构,划分结果比较周延,有利于根据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这一原理,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固有的对抗性矛盾,而且展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一般的规律性。这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基本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并且可以运用来作为综合平衡计划工作实践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原理的基础上,对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运用问题进行若干探索性的分析。一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在生产规模上的数量关系如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对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把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说成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原理,在经典著作中最早见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其中就有“关于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我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只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Ⅰ(V+m)>ⅡC,没有把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因而根本没有得出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以及这两大部类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揭示了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但是,马克思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有资本主义特性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非资本主义社会就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交换关系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后做出了最一般性的绪论,当我们参照恩格斯未采用的《资本论》第二卷第Ⅱ稿,对两大部类(主要是第I部类)进行具体分类后,对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的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就需要加以修订和补充,从中会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时,根据社会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最终的不同用途,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研究了他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条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为着实现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也离不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深刻阐述了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指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的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整国民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潮。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特别是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王梦奎同志新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就是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有五章十八节,集中讨论了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深入考察,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实践上来看,认识和掌握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是成功地运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方式及理论经验的过程,而世界观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却一直寓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数据运用到马克思两大部类的公式中会发现,两大部类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一是证明中国初步实现了马克思构想的社会财产占有方式,二是证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社会制度作保证。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理论再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与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条件(I=S)与马克思资本主义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和逻辑关系。作为对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研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公式和I=S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简单变形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可以说,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的基本公式及相关经济思想的直接吸收和客观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的两大部类分工理论 ,不仅包括总供需均衡思想 ,而且包括结构均衡和价值均衡思想。社会再生产的有序进行 ,必须以总供求均衡 ,结构均衡和价值均衡为基础。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必然使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使社会再生产受阻 ,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并遭到实践的无情惩罚。这一点已为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 ,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经济结构进行全面调整。通过以信息技术导入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总供求失衡问题 ,而且还要解决结构失衡和价值失衡问题 ,从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问题时,着重分析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即I(v+m)和IIc的关系,提出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相互关系的著名公式,即I(v+m)>IIc (1)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讨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对上述公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二种看法,认为这还只是扩大再生产具备了可能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两大部类之间均衡与部门内部均衡的关系为指导,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原始形态的均衡条件出发,经过变换,可以得到两大部类内部均衡条件的新的实现形式,即投资增长率等于消费增长率等。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均衡条件的原始形态可以转化为具有输出量、状态量和控制量的新的实现形式,即两大部类的投资增长率相等,两大部类的消费增长率相等,等等。这些均衡条件的实现形式一方面丰富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为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比例和速度的数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全文分四节。第一方阐述第一部类比重的变化通过生产资料积累潜力的变化对再生产速度的影响。第二节考察消费资料生产对生产资料积累潜力从而对再生产速度的制约。第三节联系消费资料积累和全部积累基金的平均构成,来说明再生产比例同速度的关系。第四节分析生产资料积累在两大部类之间的投资分配比例对扩大再生产速度和劳动人民平均消费水平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数例和图式说明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文章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两大部类按比例和谐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两大部类按比例协调发展原理,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12个国家两大部类的最终产品产值进行估算并探讨其比例关系,分析发现:1995~ 2009年间,中国第Ⅰ部类的发展规模增长迅猛,两大部类最终产品产值之比不仅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且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两大部类发展失衡是致使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理论可为化解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以及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轻工业生产同市场关系极为密切,同人民生活紧密相联。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成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轻工业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重要部门,是市场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所以轻工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按市场需要生产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相似文献   

18.
<正> 《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了鲁从明同志的文章:《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鲁文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鲁文的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鲁从明同志。一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消费的增长不能离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鲁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把实际工资作为一个可增量,那么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的差距就会缩小。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在这里,鲁文只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绝对增长,却没有提到不变资本的增  相似文献   

19.
能源分配论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制约因素之一。把有限的能源产品进行合理的分配,是保证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源产品的分配是社会总产品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初次分配,按价值形成C、V、M三部分,其中国民收入V M经过分配与再分配之后,社会总产品按其价值最终形成三大社会基金,即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考察,上述三大基金又与物质生产的两大部类紧密联系,按照实物更替与价值补偿的法则,进行交换,从而使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使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  相似文献   

20.
<正> 依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实际工作者都比较一致地认为,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保持社会再生产中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适合的比例关系。然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究竟怎样才算适合?由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究竟怎样才算恰当?仍然一直是争论的难题。牟以石同志《试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公式——Ⅰ(v+m)=Ⅱc公式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文(以下简称牟文),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但是牟以石同志得出的结论却难以令人信服。我们特提出质疑,并希望引起对这一难题的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