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泰安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的重要抓手。提升数字赋能能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介绍了依托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构建了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外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经验做法很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发展成熟的典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做法的分析,将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应用于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创新型城市提供经验支持,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12,(7):16-23
城市创新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活动,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在城市的各个职能领域开展大范围的创新,使新的发展理念、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的产业布局和新的企业生产方式成为城市运行中的显著特征。本文从城市创新出发,通过探讨城市创新的概念范围、城市创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着重阐述了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和途径,介绍了天津城市创新的新举措,总结了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经验,探索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成都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创新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成都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备良好基础;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实施创新型产业战略和创新环境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郭丕斌 《特区经济》2008,(10):274-27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必然选择的观点;论证了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解释了其基本内涵,并概括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并为如何做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可持续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在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资源环境约束作用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进行界定,构建可持续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可持续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9,(5):14-15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市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力度,首次发布了《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7年度评价报告》,着力形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合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大大加强了创新基础建设,不断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升级创新环境,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做足了准备。为促进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绩,文章深入分析了泰州市创新型城市目前的现实基础及制约因素,并通过SWOT分析法为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相关战略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科技、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途径,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在对扬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扬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融资环境、壮大创新产业、破解创新瓶颈,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扬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已有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远景目标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但总体来看,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总结世界主要创新城市的经验与策略,厘清要素与评价指标,为促进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主要总结了城市创新的关键要素,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希望在操作层面上对于我国的城市创新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苏州排名第7。文章简述了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苏州2022年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情况,对影响苏州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原因展开了分析,从基础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转移转化、节能提效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全面推进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方东华 《宁波通讯》2012,(10):60-60
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口标后,国内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标。宁波是全国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奋斗目标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就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六年来,宁波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张华  丰超 《南方经济》2021,40(3):36-53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低碳引领未来城市。中国政府自2008年开始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并将绿色低碳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准确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创新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绩效平均增加2.47%,意味着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碳排放绩效。经过共同趋势、工具变量、干扰政策、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强化创新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碳排放绩效。从动态效应上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持续性,并且随时间不断增强。文章是国内首篇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的文献,不仅丰富了碳排放绩效的相关研究,也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打造创新、低碳等新型特色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邱孝聪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39-345
聚焦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围绕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支撑、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等方面,总结龙岩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做法,分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龙岩区域发展提升情况。结果显示,龙岩市通过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均实现较大的提升。同时,与福建省内其他创新型城市进行比较,剖析龙岩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就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革命老区地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城市是现代社会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基础,金融支持体系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文章分析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的作用,并提出了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指明方向。研究武汉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对于其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中部崛起意义重大。以深圳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参照,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及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经济结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小型创新型城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案例,通过对新乡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政府的协同治理实践以及推进落实、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围绕做好顶层设计、广拓资金途径、搭建创新平台以及共建创新联盟等机制建设,提出了促进中小型创新型城市发展和政府协同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西部中小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主办,北京方迪经济发展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北京小丫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市长峰会”将于7月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是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城市高层领导共商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共谋城市合作与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