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子  文英 《西部大开发》2007,(10):78-78
人的一生是由许多机遇,坎坷、成功与失败组成的。1998年10月,随着榆林市神术县首家民营股份制建筑企业——榆林市神通路桥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成立,企业的创办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牛文儿,这个曾经满身黄土味的陕北汉子.终于找准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正确坐标,给自己二十年不懈拼搏的人生历程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中央及省内媒体记者"走三秦,看变化"采访团,本刊记者随团走访了陕北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部分区县,深切感受到陕北这块"宝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3,(11):39-39
园区概况 陕北榆林生态产业科技园于2006年列入榆林市“61211”科技创新工程系列,纳入榆林市“十一五”“十二五”计划。20余家市内外合作企业和20余个技术依托单位。根据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建设规模与标准,  相似文献   

4.
郭岐花 《西部大开发》2010,(6):20-20,22
榆林市沿黄河六个县是传统的产枣县,具有发展红枣产业的良好条件,是发展红枣生产莳优生区。本文详细调查了陕北沿黄河一带的枣树种植情况,分析了陕北沿黄一带枣树分布现状及主要枣属植物情况,并提出了枣树丰产栽培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受可怜,有水不愁富,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省农村普遍缺水,最严重的是陕北白于山区。 白于山区包括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吴起、志丹、安塞、子长8县的79个乡镇956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80.2万人,其中榆林市60.2万人,延安市20万人。  相似文献   

6.
《当代陕西》2011,(9):F0002-F0002,1
在国家新兴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奇迹般绽放着一枝盛开的煤苑奇葩,它就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麾下的陕北矿业公司。2010年,陕北矿业公司煤炭产销量双双突破500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五”奋斗目标。主要生产矿井韩家湾煤炭公司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级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陕北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使这里成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地方.近年来,延安和榆林市将红色文化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素,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成为国家西气东输的枢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榆林市域副中心城市,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是靖边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最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华汇 《当代陕西》2004,(1):53-53
佳县穷,在陕北榆林市曾以外出要饭人多而闻名;佳县财政紧张,县妇联困难时办公费一年仅500元。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占总人口49%的佳县妇女怎样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定点帮扶陕西省榆林市,几年来共向榆林市投入自筹扶贫资金 1000多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贫困农户的基本生存生产条件。 1998年榆林市整体跨越温饱线,华能集团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向以提高科技含量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在利用农作物秸杆开展舍饲养羊项目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养羊是陕北地区的传统产业,但多年来草畜矛盾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养羊放牧与生态建设严重对立,同时,超载过牧造成了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成为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成为北方农村最重要的环境问题。   既要消除贫困,又要保护生态,面对这两难的矛盾,中国华能集团驻榆林扶贫工作小组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他们的经验是:封沙禁牧、利用秸秆、舍饲养羊、科学育肥。 1998年,他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农业部在中原地区开展的利用秸秆发展农区养畜的项目,移植到陕北农牧交错区域的榆林市。当年,他们在榆林市风沙草滩区的“华能耳林科技示范乡”投资 10万元开展封沙禁牧,利用秸秆青贮,进行舍饲养和科这育肥的试验示范工作,组织了 200户农民建设青贮窖,并因地制宜地动员农民将玉米穗收获后尚青绿...  相似文献   

11.
杨述河是陕西省榆林市勘测规划院院长、高级农艺师。多年来,杨述河致力于西部地区、尤其是陕北榆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及评价研究工作,系统地提出土地利用必须走科学规划、科学评价和优化配置的路子,提出开展土地适宜性,经济性,持续性及功能.耕地专题评价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机制;提出开展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人工技术途径和构建多元化的结构模型及从宏观,中观、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随着陕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陕北的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延安、榆林市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已跃居全省前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陕南地区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全省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快陕南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陕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特性;分析了当代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探索陕北民歌发展的途径: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第三,陕北民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能源新都陕北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榆阳区,抢抓机遇,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了地方传统工业优化重组,现代能化工业迅猛发展,助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榆阳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要想做事,先学做人。”黄世华,一位淳朴善良的农家子弟,一位憨厚豁达的陕北汉子,用真挚与人交往,用情感与人交流,用诚挚谋事,用诚信成事,成为业内会做人能做事的典范。作为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华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把“诚信、敬业、开拓、创新”作为企业精神,把“诚信立业刨品牌、多元发展兴华宇”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将“诚实、双赢、  相似文献   

16.
剪纸,陕北人叫窗花,到底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但唐以前即出现剪纸,并在3000~5000年前的青铜器的纹样中,就已出现剪纸艺术的对称雏型.陕西榆林市,秦代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古上郡,汉代为龟兹县.这里是陕北民歌和信天游的源头,也是陕北剪纸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积淀尤为深厚.  相似文献   

17.
地处陕北的榆林市,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全市12个县(区)全部是国定贫困县。经过"八七"扶贫攻坚战略的全面实施,有两个县(区)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中已甩掉了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但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供销合作社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四年后的1939年创立起来的。经过7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全市现有县区供销社联社12个,市供销合作社有直属公司26个,基层供销社213个。全系统现有职工7129人,其中在职职工5281人,离退体职工1848人。  相似文献   

19.
古有“九边重镇”之称,今有“中国科威特”之誉的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化工等高危企业密集.在这43578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生活着366万陕北儿女,也驻守着一支情系人民群众,危难之时显身手的公安消防铁军——榆林市公安消防支队.  相似文献   

20.
朱序弼,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朱家寨村人,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退休工程师。 今年11月25日是他的70岁生日。半个多世纪以来,朱序弼凭着对绿色事业的执着追求,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引进和培育了林草1520多种。 朱序弼出生于贫穷家庭,只念过两年冬书。1950年入榆林农校实习农场当工人,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植物学、造林学、树木学等十多门专业课程,之后长期从事育苗工作,在实践中掌握和练就一手高超的育苗和嫁接技术,先后取得了18项科学研究成果,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和论文多篇,是榆林地区惟一不具备学历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