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WTO,中国保险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从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开放试点几年的情况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中国保险造成了一定冲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客观地说,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参与了市场的培育,并从多个方面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将给中国保险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来看,保险投资与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融为一体,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并驾齐驱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种潮流。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收入已成保险业收益构成的支柱。而我国保险业的收益来源主要还是保费收入,资金运用不理想。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面对国外保险业的竞争,必须通过发展投资业务来扩大保险公司盈利,增强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降低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3.
李毅文 《经济师》2000,(11):162-163
一、加入 WTO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1、加入世贸组织后 ,将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加入WTO后 ,可促使国外资本流入我国 ,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和短期资本 ,使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然而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将促进社会对保险的需求 ,这对我国保险业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国外 ,有些国家的保险业已有上百年历史 ,积累着一套丰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在我国保险体制转轨过程中 ,吸取外国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即将加入WTO,入世2年后,中国将允许外资银行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5年后则将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及客户限制。中国“入世”后,一方面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中国保险业形势尤为严峻。 1、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从发展的眼光看,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有利于国内保险业的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大量涌入我国,中、外资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面对竞争,中国保险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加入WTO的契机,在较短的时间内,构筑自身的发展的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适应国际保险竞争,是我国保险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之后,保险业遭遇了许多挑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又给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本文从中国保险业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从而探讨入世之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史琳 《经济论坛》2001,(3):11-11
我国加入 WTO后,最敏感和直接受到冲击的是金融服务业,而保险业又首当其冲。"与狼共舞"的心动局面,已在眼前。如何从容应对、怎样应对,成了国内金融界和保险业人士集中思考和研讨的热点。   一、加入 WTO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影响   为迎接加入 WTO,我国从 1992年开始在上海等地开展了引进国外保险业的试点工作。几年来的实践,为我国加入 WTO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 )有利方面的影响   1.保险市场的开放,促进了人们保险意识的形成,提高了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把潜在的保险市场转化成现实的保险市…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丽丽 《经济师》2001,(11):197-198
文章对加入WTO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指出虽然“入世”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更多的是挑战和困难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从战略角度和长期利益看 ,加入WTO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WTO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中国需要加入WYP,WTO同样需要中国的加入”已成为共识。加入WTO对我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尤其是对一些处于相对劣势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迎接即将进WTO门槛所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就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民族保险业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谈点粗浅看法。一、我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逐渐发生变化,民族保险业将要面对诸多强劲对手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新市场格局的特点1.竞…  相似文献   

10.
金晖 《经济经纬》2002,(4):70-72
中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保险业应优化内外部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创新与管理,培育良好的市场机制,从而能够持续、健康、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以年均30.6%的速度增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局面.随着我国与美国和欧盟就中国加入WTO有关事宜达成协议,我国加入WTO的步伐已明显加快.中国加入WTO,就要开放服务贸易领域,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将进入国际保险大市场,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对保险监管提  相似文献   

12.
开放条件下促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王勇 《经济问题》2004,(2):59-61
开放条件下,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快保险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有助于我国保险业更好地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分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历程出发,借鉴国际保险业投资业务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与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描述中国保险业开放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入WTO以后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冲击与挑战,指出: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必须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中国保险业,要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机构设置,组织模式,制度建设,中介体系,投资管理,筹集资金,监管体制,人才使用,竞争环境等方面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4.
一、财产险业务概述本文所指“财产险”仅指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工程保险业务。从保险业的发展沿革历程而言。财产险业务是传统的支柱性保险业务,是一个综合性保险企业不可或缺的业务内容和市场拓展基础;从现代保险企业业务结构丽言,以企财险为主的财产险业务是仅次于车辆保险的第二大产品部门,地位举足轻重;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财产险业务是张显保险公司品牌实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公司与客户关系的基础性险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经济作为新经济模式 ,给中国保险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使中国保险业经受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保险业的实际状况 ,保险公司应制定全面规划、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步步为营的发展策略 ,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方面促进网络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璐 《现代财经》2002,22(8):31-33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培养保险人才成为竞争的关键。本文从国内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入手,剖析新形势下保险业人才竞争的态势,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婧  邵娜 《时代经贸》2008,6(8):113
加入了WTO,对于目前对外开放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来说,就意味着和世界保险市场的接轨和融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家庭,同时也意味着对以往民族保险业保护的放弃和对外资保险限制的开放.如何顺应金融保险国际化趋势,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保险服务的需要,同时避免对民族保险业过度冲击和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加入WTO,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保险监管模式的变革应运而生.本文首次从中国财险产业组织的视角对保险监管模式变革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中国16家财险公司在1999-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保险监管模式变革对中国财险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同时考察中资财险公司在竞争行为与经营绩效方面的市场表现.实证结果显示,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负相关,与经营绩效正相关,竞争行为与经营绩效负相关;监管模式的变革与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和经营绩效均表现为正相关,而中资公司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婧  邵娜 《时代经贸》2008,6(5):113
加入了WTO,对于目前对外开放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来说,就意味着和世界保险市场的接轨和融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家庭,同时也意味着对以往民族保险业保护的放弃和对外资保险限制的开放。如何顺应金融保险国际化趋势,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保险服务的需要,同时避免对民族保险业过度冲击和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叶青 《发展研究》2002,(1):26-28
我国正式加入WTO,既给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也给我国会计理论、实务带来巨大挑战。 一、加入WTO后的机遇 1、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