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盼过年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奶奶就总要把我拉到身边,对我说“奶奶年纪大了,就盼过年。我盼过年呀,不图吃,不图穿,就盼到了过年的时候你伯伯、姑姑就该回来看我了。”奶奶每次说着说着就眼睛湿了,鼻子酸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一边给奶奶捶着背,一边认真地对奶奶说:“奶奶,我也帮你盼过年吧,两个人盼呀过年就来得快。”奶奶一听,乐了。奶奶一乐,我也就笑了。  相似文献   

2.
一大早,刚到公司,邓会计就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她的孩子被开水烫伤,能否请我帮忙,去税务局报税。我一愣,想到上次去税务局办事。由于我多问了几句,对方就不耐烦,还回敬我一句:“没有长眼睛吧?”气得我直发抖,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是不想再和他们打交道了。虽然极不情愿,但想到助人乃快乐之本,便一口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3.
牛缘     
我发着高烧,全身无力,躺在隔壁康太公家那磨得发亮、青青的石门槛上,迷迷糊糊地听着乘凉的人们很大声的聊天。心里则还盘算着下午不要去放牛了吧。然而当我的父亲牵着牛向我走过来的时候,我的幻想彻底破灭了。父亲摸了摸我发烫的额头,还是把牛绳塞到了我手里。那天下午就在山上我们平时歇息的大青石板上,我用小石子刻下了:  相似文献   

4.
公家的车     
何如平 《理财》2005,(5):94-94
我在机关是个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小职员,但我平时爱在亲戚面前吹自己.久而久之,我就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他们也把我当成是个很有能耐的人。  相似文献   

5.
红棉袄     
一连下了几天雪,屋檐上挂满了冰凌。我坐在堂屋的火柜里,望着冰凌发呆,冰凌尖上慢慢聚成一滴水珠,增大,滑落,没看清,就听到尿坑里“咚”地一声。很久,又是一声。为了等待一滴雪水,眼睛看得发胀。我比老阿母念经还要有耐心,我的时间多得很,一天才开始,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后天。我也不知道家里人干什么去了,屋里安静得没有一点声响。忽然,传来“啪”地一声脆响,紧接着是一串“唰唰”的声音,我知道是屋前的楠竹被雪压垮了。  相似文献   

6.
麦客子是东街的三叔领过来的,妻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个女人,就踌躇了,她对三叔说,麦客子我想要,就是家里磨的面吃不了几天了。三叔当然明白妻弹嫌的原因所在,他把我和妻叫到房子里面去,将话挑明了:不要看她是个女人,这女人能干得很,  相似文献   

7.
曾经视读书为乐趣。二十多年前,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读书,如《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三侠五义》……那个在寒冷的冬夜,蜷缩在床上,看了一整夜《杨家将》,天亮后瞪着通红的眼球去上学的少年就是我。  相似文献   

8.
孙海帆 《深交所》2010,(2):53-55
早在《孔子》开拍之际,本人就为电视剧导演胡玫捏一把汗,担心《孔子》被拍成胶片版的电视剧。有媒体朋友通知看片,我第一时间看了,之后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似电影,这是《孔子》最大的硬伤。  相似文献   

9.
闻香识杭州     
每每看到“闻香识女人”这句话,就不由让我联想起杭州,杭州的灵秀俊美自不必说了,而我对杭州最初的认识却是从她的香开始。 每年的九月,杭州就以她特有的体香丰润着周围的景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当你在涌金门看湖水波光潋滟;  相似文献   

10.
借房     
何如平 《理财》2005,(3):90-90
表哥在深圳打工,春节回家途径武汉打算来看我。我是老家第一个大学生,长辈们常以拽为榜样来教育晚辈:“看平娃子多有出息,在省城做了大官,买了洋房和洋车,还娶了漂亮媳妇。”其实一直是个小职员的我,也整天为了保住馆碗而发愁,至于洋房和洋车,尽是自己爱面子,在老家人面前吹的。  相似文献   

11.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一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诗二首     
人生到底有多少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看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经营好这三天,就经营好了一生。  相似文献   

13.
儿时的精神生活是相当困乏的,除了玩泥巴,就是看电影了。电影是露天的,一个月难得看一场,而且要跑很远的路。那个时候的电影总是战争片或侦察片,没有武打、没有爱情。战争片看多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地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比如《上甘岭》,开始总是很少的人在打,而对方则是势力很强的。当然是打得很残酷,甚至打到最后正义的一方芨笈可危了,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感觉和《安徽农村金融》的情谊很深。自打到农行工作以来,就对《安徽农村金融》热爱有加。在农行工作不短不长的十五年里,她已伴我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刊中的“一线传真”、“我爱我家”、“金穗之光”等栏目是我的最爱,她真实的反映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先进事迹,因曾在基层工作过的缘故.看了有种亲切感,多年难舍迭份情。  相似文献   

15.
月色清晨     
冬日的清晨,宁静温柔,月明风清。我像平常一样在湖滨大道晨跑,我喜欢天还没亮时的静谧。月色下,黑暗轻掀幕布,迎着一丝光亮我一头扎进去,我感觉到它首先给了我一个父亲般的拥抱,踏实、温暖、幸福。我自在地张开双臂,轻轻地小跑着,微风不失时机贪婪地轻吻着我的鼻头、下巴还有脸颊,长发兴奋地在我的身后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16.
我深爱我的母亲,至今还依稀记得在我五岁的那一年——1969年的国庆节,初次登上生产大队搭建的舞台,牵着母亲的手,放声高歌《东方红》。三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然而,每每想起这一幕,我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激动与眷恋。是的,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这一刻,让我深深感触到了母亲的温暖和伟大;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在老师和母亲多年的教诲、关怀中,我渐渐懂得了“10月1日”的不平凡。正因为这个,幼年的那一次登台演唱,就像一颗闪烁光芒的明星,永恒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17.
窗户慢慢地打开了,一张脸从窗口中探出来很快地扫视着。目光所能捕捉到的极其有限:躺在窗户下的那条灰扑扑的大路使劲地向两边奔走,差不多要将视线绷断了。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准备将脑袋收回去的那一刻扳正了面孔:脸上布满了皱纹,苍老、憔悴,双眼有点死板。从远处看,就像老槐树上的疖疤,黝黑、干硬,伤痕累累。脸缩进了窗口。  相似文献   

18.
遥想腾格里     
柏青 《草原税务》1998,(9):36-37
庞兄,你好。当你从呼伦贝尔草原回到腾格里沙漠的时候,就会发现我的这封信札。它象一只灰色的家鸽.不顾疲倦地飞到你的身边.真不知它会给你带去一些什么。是一片云还是一片雨?是一阵风还是一缕阳光?是一杯苦茶还是一杯烈酒?不论它是什么,都是我的一注真性灵。有时.人的感情很象地下的岩浆,一旦有可能,它便会不顾一切地喷涌而出,那时,它只管喷涌,还顾得上会不会烧伤别的树木与花草吗!  相似文献   

19.
井华 《国际融资》2007,77(3):38-39
我不太上博客,前两天偶尔看了一下博客,结果看到第一条给我的留言,"水皮今年会害多少中国人跳楼",我看究竟是写什么东西,原来是我做节目,鼓励大家买股票,他就提出了一个警告,他说不知道今年下来有多少人会上我的当,上了我的当之后就跳楼了.我想这个朋友肯定没有看明白我的文章,也没有从头到尾看过我的节目,他如果一直关注我的东西的话,肯定不会得出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走进我的生活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在我的记忆里.从接触的第一天起,刊物带给我的感觉就如同涓涓的溪水、微微的和风、柔柔的细雨,将我的心灵静静地滋润、抚慰;有时却又象滚滚的洪流、巨大的浪潮,推着我勇敢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每次将你捧在手中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过后,我就不能不相信——你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能让沙漠变成茵茵绿洲.能将荒园开垦成花的海洋。我是真心喜欢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