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庆英 《理财》2003,(10):26-26
一、会计委派制与政府审计 会计委派制作为一项由国家实施和推行的制度,在某些方面与政府审计有相似之处。(1)无论是会计委派制,还政府审计,相对于监督对象而言,都是来自于企业外部,是一种外部监督。(2)两者都具有强制性,会计委派人员经委派主体的授权有权对派驻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必要的审计,而政府审计部门有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在:(1)从  相似文献   

2.
财政监督与效益财政的内涵所谓财政监督是指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及其专门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相对应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在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和建议反映的一系列活动总称。财政监督的主要任务是:拟定财政监督的政策和制度;监督财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行政运行机制下,监督部门对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权力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的制衡。国家审计信息的范围应包括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的四项权力,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四类责任,全面反映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的活动范围。同时,针对每一项权力和每一类责任,都应全面反映决策活动、执行活动。国家审计信息的结构特征包括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可靠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经济活动的适当性、有效性。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行政运行机制下,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都是国家审计信息的需求者,国家审计是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的信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的一项审计制度,是指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和管理业绩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是对其任职期内所在单位、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及结果应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审计实践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济责任审计:干部任职期经济行为的有效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浙江金融》2004,(9):40-4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就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独立依法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管理情况来说,财政监督是财政监督主体为确保财政业务管理活动及相关的财政分配秩序符合既定的规范与目标,在财政管理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后果进行的核查、督促、矫正、制裁和反映,它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审计署驻各地特派为依照《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以《预算法》《海关法》、《税收征管法》和《国家金库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省级财政决算和中央在当地的国税、海关、国库等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情况实施了审计监督。1996年至1998年是全面审计阶段。该阶段前期侧重查处和揭露挤占中央收入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促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自觉维护中央政令统一,确保分税制体制改革的成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各财税部门的预算收支行为,促进和推动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后期将被审计单位内控匠测评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作为重要的。审计内容,加强了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其特点是全面审计,摸清家底。1999年至2000年是突出重点审计阶段。从1998年开始,将增发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加大了对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的查处力度。审计方式由全面审计转为“集中兵力,突出重点”。“交叉审”、“联合审”的力度加大,审计范围改为一个审计年度中只对国债、国税、海关、国库和省级财政决算中两到三个项目进行重点审计,且审计地域范围有所缩小,时间有所延长。其特点是向基层延伸,突出抓大案要案的意识,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开始应用于预算执行审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形式,共同维护着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为政府加强管理做出重要的作用,然而,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两者,在对不同对象进行执行业务过程中,会显示出各自独有的优势,为不同的监督业务发挥不同的作用.文章就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两者如何相互结合及主要区别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都是保障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在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规范社会经济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标上是共同的、一致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庞大体系下,任何一种监督形式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监督对象,如果有一家独大的监督观念,不单理论上无法立足,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人大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部门监督在内的完整的经济监督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内的各种监督活动,互为整体,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共同担负着发展、规范、保障经济的神圣任务。实践证明,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获得高速良性的发展。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  相似文献   

10.
甘群彩 《财会学习》2015,(11):34-3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以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为对象,记录、反映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近年来,根据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报告以及审计部门实施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等情况来看,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从属于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就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以严肃财经法纪,并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颁布的《审计条例》规定了内审机构的五项内部审计监督任务:1.财务计划或者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2.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3.国家和单位资产的管理情况;4.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5.本单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这五个方面,作为内审的任务,既明确、又切  相似文献   

13.
审计是监督财政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审计是由国家专门机关(中央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局)独立地(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财政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以及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检查监督工作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路秀丽 《理财》2003,(5):11-12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以下称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一、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财务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宪法》和《审计法》在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职能的拓展。1999年5月,中办、…  相似文献   

15.
一、审计的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一)审计是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 审计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外部性的经济监督,它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确实保证这些经济活动和项目的合理有效的进行.而审计机关,正是进行审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的专门机构.其作为我国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财经经济秩序,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职责.国家审计署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先生将国家审计比喻为"国家资财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进行审计监督。 (二)对本市金融机构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进行审计监督。 (三)对本市和外省市在本市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本市金融保险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四)对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国家资金或接受国家财政拨款、补助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五)经国家审计署授权,对中央在本市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7.
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为此,笔者就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一、财政监督和审计的相同之处(一)基本工作目标相同财政监督和审计都是为了规范财经秩序,净化经济运行环境,达到确保社会经济有序运转的目的。这一基本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②相关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③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检举;④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⑤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从部门监督的不同角度和性质上来说,会计监督包括: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性监督,以政府财政部门、税务、审计等检查机关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三者的监督关系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等对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中介机构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审计进行监督,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而对会计实体来说,会计监督则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包括了单位内部控制的会计监督和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外部监督是包括了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和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国家监督。因此,会计监督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监督,还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社会性全过程多方位的相互交替的监督体系,是财政监督体系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各级政府机构、国家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有资产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综合的经济监督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审计范围、内容的拓展,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和工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不断列入了国家审计的范畴,修改后的《工会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为了落实这一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工会经费的使用进行了审计监督。而作为工会而言,有独立的监督体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一、财政会计监督的概念和对象 财政监督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政监督,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监督是指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所实施的检查与监督行为。本文所讨论的财政会计监督属于前一种观点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