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制定分析性复核准则的意义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程序和方法,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制定分析性复核准则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保证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需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来获取审计证据,协助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与审计结论;在某些条件下,还可直接运用分析性复核来形成审计结论。通常,在审计计划阶段,需用分析性复核来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领域;在审计报告阶段,需用分析性复核来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判断会计报表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审计主要是以会计报表为基础的抽样审计,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全过程来看,利用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内在的逻辑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性复核,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以及确定审计的重点。西方许多国家已经规定要将分析性复核广泛运用于风险基础审计的各个阶段。当前情况下,我国要克服审计效率低和风险大的缺点,弥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实质性测试不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将会纳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因此,研究我国小型企业审计实务,既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小型企业的审计问题,虽不如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审计引人关注,但因其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其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已越来越受到独立审计执业界的广泛关注。一、小型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结构和内涵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相比,小型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同样包括总体…  相似文献   

4.
审计报告上网公布与注册会计师保密义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报告上网公布是指注册会计师将审计报告以及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电子版上报给审计质量监管部门(省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或者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审计报告和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以下合称审计报告)在其网站上公布,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使用者和社会公众查阅、核对。  相似文献   

5.
吴得林 《商业会计》2002,(11):19-20
注册会计师资产减值审计程序的特殊考虑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规定对注册会计师实施会计报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与此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尚未具体制定,注册会计师如何实施资产减值业务审计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资产减值的特殊审计程序进行讨论。一、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审计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对“短期投资”项目审计程序时,应…  相似文献   

6.
颜晓旭 《商业会计》2006,(10):34-35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在国际上称为民间审计。海峡两岸经贸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两岸注册会计师业的交流与合作。认识海峡两岸民间审计的差异,加强会计与审计领域的合作及联合发展,将会开创两岸会计市场“双赢”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浅议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简称《审计分析准则》)。2006年我国修订了《审计分析准则》,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简称《分析程序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于指导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分析技术、在审计技术上实现同国际惯例的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分析程序准则》如何运用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对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总则、一般原则、应用以及结果的处理和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为有效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努力降低审计风险。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的通知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做好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针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将不定期发布审计技术提示。审计技术提示不属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规则范畴,仅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现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予以印发。附件: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二年七月十九日附件:财务欺诈作为舞弊的主要形式,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巨大的危害。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制定审计计划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  相似文献   

10.
吴得林 《商业会计》2002,(10):15-19
资产减值的技术认定及其审计案例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是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基础上,通过履行一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适当形式的审计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会计法规作为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专业判断的依据,它的变化必将引起注册会计师审计视角的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从关注企业资产是否虚增、是否有水分,发展到特别关注企业是否计提秘密准备,是否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据此拟定审计计划,并将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贯穿审计全过程,使审计人员关注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只要审计人员认为可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便可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它可以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在高风险的审计领域,也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计重要性及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受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就会计报表的所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而只能就所有重要方面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审计重要性及重要性水平概念。事实上,重要性概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由此可见,如何理解重要性概念、合理界定和运用重要性水平,对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做好具体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认识存在误差,独立审计准则部分项目已不适应要求。因此,须尽快出台有关审计风险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我国起草审计风险准则的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审计风险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审计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和财务报表复核。为保证审计质量,以实现审计目标,必需增强审计质量控制。而完善的审计复核制度及其全面落实的执行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审计复核对于审计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注册会计师做好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今年9月13日发布了《审计技术提示第2号——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事实》。提示中称,注册会计师发现公布的已审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应当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减轻审计责任。具体来讲,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对已审计会计报表作进一步的询问。如果知悉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正审计报告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如何处理,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已审计会计报表。另外,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同意修改会计…  相似文献   

16.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侵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造成财务信息公信力的信誉危机。以人类行为模式的视角从独立性缺失、低发现和轻处罚率及逆向道德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行为进行剖析,试图找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行为因素,以备政府在制定规制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如何确认应收账款的账面数额,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该如何独具慧眼,来识别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正确性和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通过相关数据的当期与前期、实际发生与预算、及同行业之间的比较,运用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合理性测试等方法,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运用时,还应视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经营管理等相关实际情况,注意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中的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在审计报告中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不适当的评价而构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代坤 《财经论丛》2000,(6):75-80
审计标准的规定、错弊对审计测试的影响以及现实需要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必须重视对错弊的审查,对错弊审查所采用的审计策略往往取决于错弊本身的情况,这使得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去考虑错弊的形(形式)、性质(内容)、后果以及错弊可能引发的责任问题。从总体上讲,一定的错弊能够引起会计报表的不实,注册会计师对错弊必须关注,否则会引发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