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经常听到一些特许经营企业的老板这样说:“我要是有钱,我就只开直营店,开加盟店不好,不如开直营店赚钱……”开加盟店真的不如开直营店赚钱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地分析一下,相信你看完之后,就知道这些认为做加盟不如做直营更赚钱的老板的看法是对还是错了。  相似文献   

2.
张维迎 《商界》2004,(5):35-35
什么是大企业?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理解,我们发现做大一个企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叠罗汉的过程。如果想站在最上面,必须认识到自己能否站得住,能够站多久?如果最下层的企业工夫不好,他腿软,一颤抖,你就有可能要掉下来了。当然,越到下层力气要越强,越到上层平衡力要越强。我们的大企业,就是能站在很多企业之上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何晓春 《浙商》2009,(22):65-66
“能赚到钱是我们对大家最好的承诺,也是整个辽宁省最大的投资优势。如果赚不到钱找我。企业赚不到钱,我们还招什么商?这不是大话,我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4.
亚信公司创始人田溯宁曾这样回忆他创业时的困惑,“我所犯的所有错误,都跟机会有关,不是饿死.基本上都是撑死的。因为总是认为这个事情还能赚更多的钱,但没有想到,当机会出现的时侯,你其他资源也要跟得上。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你非常难拒绝机会,而这时实际上你本身还有很多问题管理不好”。  相似文献   

5.
龚方雄 《浙商》2011,(12):30-30
很多企业觉得实体经济不好做,那么投资好做吗?也不好做。投资投向哪里?还是投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王泽基 《商界》2010,(4):102-104
如果你今年没撞车,没有拿到任何赔偿,是不是买的保险就亏了?或者真让卡车给撞了,拿到了相当于当初保费几十倍的赔偿,是不是应该庆祝大赚了一笔呢?通常中国企业在谈到风管方案的日寸候,第一条问题往往是:“这可以省多少利息?”或“能赚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合适吗?  相似文献   

7.
汪力成 《浙商》2006,(3):24-24
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最初做企业的时候,你的目的也许会很明确:为了赚钱。当企业真正做成功的时候,你又会迷茫:自己做企业,到底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王晶 《商界名家》2004,(1):111-111
很多人经常问我什么是人才?有的企业对外宣传,我们公司是由多少博士生、多少硕士生组成的优秀人才团队等等。而我认为,对企业适用的人才,就是人才。公司招募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把招到的人用好,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洋 《销售与管理》2007,(7):I0011-I001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城也不是一个月就能修好的。不长不短的十年,法思德筑就了一个专业环保健康产业的高科技品牌。法思德的发展速度为何能远远领先于同行?是什么让法思德成为环保节能健康行业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0.
牛根生 《商界》2007,(11):22-2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注重五种模式的转型。 由“一国向全球”转型的采购模式 每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视线往往只能在本国内逡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一些企业及时转型,把采购触角伸到全球,走上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的道路。而另一些企业仍囿于惯性,依然“视线向内”,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鲍承沛 《浙商》2005,(2):116-116
在大多数人的印刷中,企业和银行打交道好像除了存贷款以外就剩下代发工资,资金结算一些事情了,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杯中酒”,但“杯中酒”再多未必能抵挡2004年宏观调控的资金压缩。很多企业不禁要问,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要大量走出国门,我们的市场版图要重新整合,我们的企业组织架构要进一步改造的时候,银行是不是就只会向我拉存款和“大晴天给我准备雨伞”?  相似文献   

12.
浅析无形资产评估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志蓉 《价格月刊》2005,(12):88-89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分类 如今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并不一定十分清楚无形资产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商标都是无形资产,所有的技术都是无形资产呢?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商品商标都是无形资产,也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能形成无形资产。以技术为例,技术就其先进程度而言,包括了先进技术、一般技术、落后技术和淘汰技术等。落后技术和淘汰技术显然不能成为无形资产,即使是先进技术也未必都能成为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3.
你如何看待企业公益广告?梁伟丰:我觉得当一个企业做大了之后,就一定会有社会责任,因为这个时候它接触的人多了,影响的人也多了,当一个企业必须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时候,公益广告对它来说就显得相对重要,它要在卖产品和服务之余。尽可能地去做一些公益广告。有些企业觉得公益广告是在有闲钱的时候才做的,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要看企业本身的角色定位是在哪里,然后根据这个定位看能否做一点除商业之外的对公众和自己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尝试过深度营销,尤其是在酒类行业,曾风行一时,但纵观实施效果,有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企业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为何同一种营销模式在同一个行业引入实施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呢?其实是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深度营销的核心,当前我们在引入深度营销模式时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深度营销模式的操作关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潘欣怡 《浙商》2007,(14):32-34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用五年为一个时段来做事业规划,人生能有几个五年?”刚刚连任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的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记者面前如此感叹到。“正如我们工厂前面那块玉米田,印象中好像种子才撤下没多久;一眨眼的功夫,成熟的玉米棒已经在我手上了。做企业也是这样,时不我待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双刃剑,在很多人认为是不好的因素,可能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是好的因素,虽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危机的确是危机,但是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危机使得市场格局重新界定。对于可以利用这个格局的企业而言,危机自然不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钱列阳 《创业家》2011,(2):106-106
问大家一个问题,李嘉诚的法律顾问是谁? 估计很多人都回答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点奇怪?按说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他的律师名字也一定应该如雷贯耳啊。但偏偏不是这样,在网上,你也很少能看到李嘉诚律师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喜欢玩别人不会玩的,不玩别人会玩的,桥牌、围棋都是这样。别人会玩我就不喜欢玩了。现在还是一样。我只做别人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别人抢着做的事情我就想退出。我能在有竞争但别人无法和我竞争的环境下游刃有余。”在杨笑依(Hawk Yang)的这段博客义字中,他所说的“只做别人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9.
黄鸣 《浙商》2008,(9):116-116
对于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我认为,企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捐得越多越好。但我们反过来看有些企业,外面捐款捐物做得如火如荼,企业公众形象也一路高歌,但它内部搞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那这样的慈善和公益还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20.
郭广昌 《浙商》2011,(6):26-26
复星真的是从现在开始了全球化。复星集团和ClubMed、保德信的合作开创了一种新的中国企业跟欧美企业合作的模式。以前中国企业家给人的一种感觉是:要把合作公司100%的股权买下来,看起来侵略性很高。其实中国文化不一定是这样的。复星集团并不是要做一个投资控股集团,而是要做一个投资集团,创造共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