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香妹  王宏 《商场现代化》2006,(34):310-311
在我国当今的经济生活中,过于强大、范围过宽的国家垄断已经构成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立足点,在对国家垄断的表现、成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说明了国家垄断的危害性,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反垄断法》,制定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标志着反价格垄断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反价格垄断规定》沿袭了《反垄断法》对于价格垄断协议实行豁免制度,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实施对于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和价值追求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及其价值体现(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反垄断法中的豁免制度,亦称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法律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存在,也即对某些虽属限制竞争的特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经济环境,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已成为我国经济垄断的突出表现形式.我国经济垄断呈现主体多元化、产业差异化及部分成因特殊性等特点,相关法律规制的缺失,将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系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负面影响.为有效规制经济垄断行为,实现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实效性,我国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重点规制经济垄断,并且,相应行政管理机构也制定了配套法规.现时期我国《反垄断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存在的配套法律体系亟待健全、法律责任制度尚需改进、多元管辖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应在未来立法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杨晨 《消费导刊》2009,(11):142-143
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对行政垄断规制的讨论也暂告一个阶段,面临反垄断法即将要正式施行,我国法律中究竟对反"行政垄断"作出了多么大的立法努力?在对反垄断法的研读和学界探讨的综合考量中,我们发现法律中对行政垄断的概念、表现形式、规制模式都予以明确,暂时平息争议,更为可观的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专司其职。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尽完善,但在目前形势下的积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一种,具有国家干预性、社会本位性、经济政策性等特征;笔者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对《反垄断法》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普法”;保证《反垄断法》的可操作性,避免法律规定流于形式;设置专门的反垄断机构;将行政性垄断行为写入《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6.
反行政垄断是我国社会各界近几年来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践中看 ,用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 ,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共同选择。然而 ,迄今为止 ,中国还没有一部反垄断的专门法律。因此 ,有必要针对我国反行政垄断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对反行政垄断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行政垄断是指由法律或政府行政权力直接产生,或由行政权力的滥用而产生,并受到行政权力支持和保护的一种力量及其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何宇青 《商业研究》2003,(21):13-15
“棘轮效应”会导致政府对政策性垄断产品客观定价机制的失效,而转型期经济对局部政策性垄断存在无可避免的依赖,如何发现政策性垄断领域的真实成本水平是公共管理中的一大课题。通过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权的竞争性投标相结合,改变单一政府垄断的格局,可以在政策性垄断行业中建立真实成本水平的市场发现机制,使转型期的政策性垄断纳入良性的经济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对价格竞争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决定了价格竞争的内在逻辑,而特定产业一旦出现从高速成长向成熟转化、面临替代品或新进入者威胁等特定背景,就会推动价格竞争从可能向现实转化。当然,价格竞争出现的可能性、时间及强度还取决于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的动因的类型及强度。价格竞争的效应可从企业、产业、消费者、国家等几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概括,其积极的方面远远大于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杨莉 《价格月刊》2014,(4):92-94
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垄断行为,在部分行业,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行规"。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给市场予极大震撼,社会对反价格垄断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从几起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及其法律监管加以分析,进一步深化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力“异化”催生的行政垄断,将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规则.为此,我国的《反垄断法》于2010年“千呼万唤始出来”.该法的出台对规制市场垄断行为有所作用,但其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从透彻分析各种法律制度与基础领域行政垄断规制的内在联系入手,探索构建完善稳定的行业竞争反垄断法律体系.在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下,通过对各相关部门法律制度的完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打破现有基础领域的垄断格局,全面有效的遏制行业行政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合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济具有工具性价值。然而这种市场行为如果以行政力量强制干预的话,并不必然达到这些效果。从某地发生的政府强制合并企业一案说起,对行政垄断的表现、危害以及法律规制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作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某些在形式上符合反垄断法规制的特定行业、特定经营者或其特定行为予以例外许可,不予适用反垄断法的禁止性规定,免除其反垄断法法律责任的特别制度。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共有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本质是利益  相似文献   

14.
行政垄断有违有限政府原则,破坏了经济民主、竞争和市场机制,造成寻租和腐败,严重损害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损害经济效率与效益[1]。行政性垄断是应当被严厉禁止与规制的行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行政性垄断的法律控制方式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刘一凡 《市场研究》2003,(10):53-55
<正> 哈耶克说:竞争发挥功能不仅需要资金、市场等充分的组织和特定的制度,而且首先取决于适当的法律制度存在,这种法律制度既能维护竞争又能以最有益的方式运行。建立适当的法律制度应考虑社会的需要。我国反垄断法律的缺陷和当前形势要求我国参照他国经验制定反垄断法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市场特点:先有垄断(人为)后有竞争,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并存,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相矛盾。这些国情要求我国制定竞争政策和法律的同时,要区分垄断的多面性,同时也要使我国的反垄断法根据竞争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形势发展具有一定的权变性,这才是我国反垄断法应掌握的度。  相似文献   

16.
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垄断是垄断的一种危害最大的表现形式,对市场的破坏性极大。为保持市场秩序有效运转,我们必须遏制价格垄断。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纵深发展,我国有关价格固定、价格歧视、联合定价、行政定价等垄断行为也层出不穷。因此也引发了对其进行严格法律规制的需求与研究。本文通过结合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的《反价格垄断规定》,来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和市场反垄断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行政垄断我们有必要弄清行政垄断的概念,“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的思考法律问题。”关于什么是行政垄断,很多专家学者都做出过表述。漆多俊认为,“行政垄断是指凭借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但是,大众媒体、政府主管部门与一般公众对垄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有必要予以澄清。垄断有垄断地位与垄断行为之分,反垄断的重点在于垄断行为。自然垄断与体制性垄断一般既有垄断地位、又有垄断行为;而行为性垄断没有垄断地位,却有垄断行为。不同的垄断类型,应有不同的反垄断对策。自然垄断与行为性垄断的对策应侧重于对垄断行为的管制,体制性垄断是“人为的”垄断,应该打破垄断体制,建立竞争性体制。  相似文献   

19.
价格垄断法律调整架构建立在反垄断法和价格法的基础上,两者虽都以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共同目标,但由于各自的目标定位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导致在认定和调整价格垄断过程中出现矛盾冲突,需要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20.
丁峰 《商业时代》2007,(16):63-64,81
现阶段对行政垄断的规制方法,争议甚多。本文通过对行政垄断概念的界定,将其与经济垄断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行政垄断违法性的本质。针对行政垄断违法性的特点,提出只有将程序控制和实体审查相结合,才能有效规制行政垄断。主张以行政法对行政垄断进行程序控制,以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进行实体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