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西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通车后第一个黄金周西藏游客同比增二成青藏铁路通车后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西藏旅游虽未像预期的那样出现“井喷”现象,但接待海内外游客量依然与去年同比增长近二成。据西藏旅游局最新统计,黄金周期间,西藏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5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旅游总收入8689万元,同比增长18%。长假期间,西藏大部分宾馆及家庭旅馆平均入住率达九成,西藏出现了青藏铁路通车后的又一个旅游高潮。上海、广州至拉萨铁路客运线黄金周期间开通后,全国已有北京、西宁、成都等七个城市开通了进藏直通车,为进藏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一个研究西藏人口现状、结构及人口发展变迁的机会,增加了对西藏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和平解放前,西藏的人口增长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和平解放后,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口正在加速实现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传统型模式向“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现代型模式转变,是西藏历史上人口发展最快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教育的重大意义出发,梳理了“团结”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当今西藏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团结”在西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在西藏加强团结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夯实“团结”这个基础在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白银川 《发展》2016,(12):69-71
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其提供的基础性的服务,如生活、交通、教育等服务.实现均等化就是要在提供服务时,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要体现公平正义原则,实现被服务者所享受的服务基本上、大致上均等,从而保障其生存权和发展权.习近平同志多次就西藏的基本公共服务做出重要指示,如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但是囿于种种历史和实现原因,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西藏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昌都基本服务水平较低.本文通过对西藏、昌都近几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分析,提出昌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给予民族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立君 《中国经贸》2008,(23):76-79
青藏铁路运行两年多,西藏经济由主要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拉动转变,尤其是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全区2007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0%,收入增长73.3%。尽管2008年西藏旅游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但眼下“冬游西藏”又成为热点,这有力证明青藏铁路强大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维护西藏稳定的理念60年来经历了从“和平解放、暂维原状”到“稳定发展”再到“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最终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西藏的稳定工作也逐渐从政策层面走向制度层面,为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1~2008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藏经济增长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入,经济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不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据此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智伟 《浙江经济》1998,(12):28-31
一、振兴国内消费需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 1.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推动向需求拉动的转换是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短缺时代”基本结束,市场  相似文献   

10.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投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重大飞跃。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11.54亿元;人均GDP 由1965年的241元增长到2004年的7779元;建立起包括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今天的西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幸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及其影响衡量贫困与否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收人水平。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98年底的422万人左右。按照国家制定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口要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根据近二、三年来的中国国民经济宏观形势状况和农村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到本世纪末,影响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重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2150元人民币,扣除物价指数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4%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12.
“发扬老西藏精神,戍边卫国建新功”。这是军委江主席1990年“八一”前夕视察西藏时对我区部队的亲笔题词。在建军70周年暨1997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回顾我区部队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近8年来部队建  相似文献   

13.
魏小文 《北方经济》2012,(14):46-48
近年来,西藏产业结构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显示出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机遇,西藏要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式增长,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到2005年争取有近1/3市县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争取有近2/3市县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五”时期将是实现这一战略关键的起步阶段。理清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十八军研究室,是1950年十八军进藏时为解放西藏特设的决策机构,是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一个设在军级单位的研究室,它担负了调研康藏地区基本情况、为解放西藏出谋划策的重要任务,为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保障和重要的决策建议。该机构虽然仅存7个多月,但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研究室存在期间,其客观分析了当时西藏社会基本情况和西藏上层人士的特点和作用,为中国共产党团结西藏上层人士提供了重要决策思路;提出的“和平解放,暂维原状”思路,为“西藏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和路径参考。今天,研究本段历史及其决策模式,可为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提供一定参鉴。  相似文献   

16.
西藏传统发展模式下的GDP高速增长是违背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以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为代价,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违背市场竞争机制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破坏性的高增长,当前,西藏应基于建设生态文明为视角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西藏天然的生态优势,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结束西藏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真正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7.
《发展》2017,(11):19-20
甘肃全域旅游看甘南.201 6年甘南旅游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并成功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今年上半年,甘南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3亿元,同比增长16.33%.  相似文献   

18.
西部月历     
《中国西部》2010,(8):19-19
西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天更蓝,水更碧,地更绿 “十一五”期间,全区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达32.41亿元,2006~2009年就达到了69.66亿元。去年国务院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规划投入资金155亿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西藏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展望下世纪,西藏的目标是201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市场经济体制,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能否有效地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实现目标,除客观的因素之外,主要有或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承担者和实践者的主体因素,特别是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昆山 《西部论丛》2002,(10):35-36
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直存在的来源单一、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困挠西藏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的“瓶颈”。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立足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加快西藏能源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