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按揭是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虚假的购房合同和消费者基本情况等材料。骗取银行信用并非法取得银行按揭贷款的行为,近年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常态现象,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直接、最主要的风险源头。本文揭示了我国假按揭的危害,分析了诱发的原因,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完善法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假按揭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遭遇“假按揭”事件的情况时有报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假按揭”当事人进行“假按揭”的原因要么是经营资金不足想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周转(即融资型),耍么是想诈骗银行信贷资金占为已有(即诈骗型),所以不论司法机关如何裁判。贷欺银行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假按揭”已成为侵害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黄晓红 《银行家》2005,(5):60-61
所谓假按揭是指购房者并没有购房的真实意图,主动或受人指使编制购房的虚假材料以从银行骗取购房贷款为目的的行为。近两年以假按揭骗取银行贷款的案件大量出现,骗贷金额从十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有的高达数十亿;受骗的银行既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也有基层信用社;作案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公司法人,其中的房地产商是近两年按揭骗贷的“大户”。  相似文献   

4.
“假按揭”贷款即开发商通过其内部员工、关联企业员工或甚至伪造假身份证,虚构购房事实,到银行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再用贷来的款项归还开发商的其他债务或挪作他用,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在此,仅就“假按揭”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浅要阐述。1.审慎选择按揭合作对象。“假按揭  相似文献   

5.
"假按揭"真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泽  李景欣 《银行家》2003,(7):134-136
近年来,"假按揭"问题日益严重,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都对该问题给予了关注.有的纠纷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法院面临这种纠纷也甚为尴尬.假按揭是在真实的资料和主体名义下构造起来的,是房产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作为购房人,通过这些借购房向银行办理"个人住房款",从而套取银行机构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个人住房"假按揭"贷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启 《金融论坛》2003,8(3):25-31
本文首先根据“假按揭”中有关合同签字的真伪以及银行是否知情对“假按揭”进行了分类 ,分析了各类型“假按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各方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作者认为 :对于有借款人真实签名的“假按揭”借款合同而言 ,根据银行对“假按揭”情形是否明知 ,借款合同应分别属于有效合同和效力未定的合同。在法律责任方面 ,开发商和借款人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刑法》对贷款诈骗打击不力 ,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之下才能追究开发商和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最后 ,作者就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及《刑法》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银行来说,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莫过于“企业骗贷”四个字。前不久,广州某地产商利用假按揭骗取银行贷款的案件又一次让当事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目前,通过假按揭进行骗贷已成为不少地产商缓解资金压力的惯用手段。据了解,该地产商采取的手段是通过所谓的“内部认购”进行假按揭,以此来套取银行现金。实际  相似文献   

9.
“假按揭”的法律定性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近几年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假按揭”风险也呈上升趋势,通过介绍“假按揭”的表现特征、法律定性,揭示其对银行的危害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利于银行更好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个人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房地产开发贷款准入门槛抬高。在此情况下,开发商采用假按揭手法从银行骗贷有上升趋势,把假按揭作为一种融资的渠道。“假按揭”是商业银行发放零售贷款中典型的违规行为致使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风险转嫁给银行,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就个人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假按揭"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假按揭"行为进行防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黄丽华 《云南金融》2011,(3X):90-90
本文就"假按揭"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假按揭"行为进行防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个人住房信贷的“假个贷”主要是指不以真实购买住房为目的,通过虚构住房买卖交易或以虚假的借款主体或违背借款人的真实意识表示向银行提出住房按揭申请,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剖析个人住房信贷“假个贷”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发现,地方行政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软”管理和预销售制度的缺陷为开发商实施“假个贷”提供了土壤,而银行内控不到位又为开发商实施“假个贷”提供了便利。因此,对个人住房信贷“假个贷”的风险防范必须从地方行政和银行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假按揭”目前已经成为困扰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性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假按揭”的成因、特点,使读者对“假按揭”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针对“假按揭”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四条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帮助商业银行防范“假按揭”.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A公司为融资,利用其公司员工蔺某等人名义向B银行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蔺某等未在借款合同、借据上签字,贷款手续由A公司找人代办并在贷款文件上代签字,且无证据证明蔺某等同意A公司以其名义向银行借款。贷款出现逾期欠款后,银行对蔺某等人的信用记录作出不良记载。此后在相关案件中发现蔺某等人办理的个人贷款实为“假按揭”,需对“假按揭”贷款中名义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予以更正。但B银行操作人员出现串户失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假按揭”贷款时有发生,扰乱了房地产市场,严重威胁着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对金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某市银行机构的“假按揭”贷款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下旬,中国银监会对部分银行分支机构的按揭贷款的清查报告显示,涉及“假按揭”的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个别被查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上的问题贷款金额,占被查业务金额的比例甚至接近三成。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房价持续走高和银行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仍然严重。本文认为,我国以按揭房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按揭贷款的价值是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存在的重大制度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本文建议,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对按揭房产的价值评估应该以成本估价法作为按揭房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同时参照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比较法的评估结果,综合考评不同评估方法下按揭房产的评估价值,互相参考验证,取较低者作为发放按揭贷款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9.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是借款人与开发商串通,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个人购房信息,从银行套取或诈骗信贷资金的行为。它的基本特征是借款人具有主观恶意欺骗性。从实施虚假按揭的行为主体来分,有个人虚假按揭贷款和法人虚假按揭贷款两种,其中法人虚假按揭贷款是由法人操作,通过众多的个人行为来完成的虚假按揭,因此更具隐藏性,风险和危害也更大。从借款人的目的来分,有诈骗型虚假按揭和融资型虚假按揭两种,诈骗型虚假按揭是借款人通过提供虚假购房信息,以骗取银行信贷资金为目的而实施的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个人信贷业务的开展,按揭作为一种住房消费信贷已深入民心,但由于我国按揭业务起步比较晚,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假按揭也随之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拟在分析假按揭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如何应对假按揭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善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现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真正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