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作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点,黄河三角洲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其他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不仅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而且中心城市建设也不尽人意,直接制约了黄河三角洲的崛起进程.在此,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及其胜利油田所在地的东营市还只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还远不可与上海、广州等大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相提并论,无法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龙头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崛起与振兴,对黄河流域的辐射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加快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建设确实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加快黄河三角洲崛起的核心所在,而且对于未来的黄河治理及其黄河流域的崛起与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建设是大河三角洲崛起的关键所在,黄河三角洲也不例外。然而,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不仅地处黄河入海口,而且也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这里土地盐碱化程度最深,风暴潮和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最为频繁,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环境条件,必须加大环保力度,不遗余力地加快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这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际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不仅关系到黄河三角洲自身的崛起,而且还影响着山东半岛、环渤海湾经济圈及其整个黄河流域发展进程。在此,不遗余力地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陆桥沿线城市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发挥在服务区域发展中战略作用,连云港市坚持立足国家战略谋划发展,通过服务区域发展不断扩大自身发展空间,又通过加快自身发展来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深化沿桥合作、共促区域发展、推动陆桥经济快速崛起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北京,上海等一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大连就是其中之一,大连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区域基础,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极具超前意识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施手段,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连市的现代化水平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居第六位,同时,大连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营造国际性城市的化氛围,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为迎接21世纪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河南省地域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还应积极争取与邻近省份市县地域的有效对接,合力并举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采用分形理论以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的地域结构特征,发现城市分布格局以郑州市为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市县分布多沿交通干线,"轴带+圈层"的复合型地域结构显现;然后采用统计分类、城市规模分级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的经济、城镇以及交通发展现状,发现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镇规模序列结构不完善,陆路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最后基于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改善河南地域结构的结点优化、轴带组织和面域扩展相结合的系统化空间组织路径。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由于自身成陆时间较晚,整个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再加上以石油为主体的工业污染的屡禁不止,开发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言而喻,并由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2010年,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护自身及渤海湾生态环境、确保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已确定了“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雄县作为“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次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心依托自身优势和潜力,抓住难得机遇,将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拓的思维、更积极的态度,加快融入步伐,实现跨越发展,为‘保东经济板快”的迅速崛起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上海近代以来快速崛起、迅猛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分依托濒江临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以港兴城、以贸兴市、港城互动的历史。发展海洋经济是上海城市空间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上海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中抓住机遇、谋求更好更快发展,是新世纪上海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蕾  恭君卓 《经济师》2006,(8):241-242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一直以来是中央部署经济战略的重点问题,而发展中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又在于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发展。因此,文章着重论述了武汉金融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并分别从建立中部地区资本市场中心和提供高标准金融服务两个方面阐述武汉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着东、中、西部等梯度差异,还存在着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乃至乡村腹地的经济落差,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应选择中心城市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并以中心城市辐射为主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带动.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发展历程看,都实施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迅速崛起的中心城市,应当而且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速增长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体制创新点和对外开放中与世界经济的联结点。从城市化进程角度看,中心城市正从能量聚集期开始向能量释放期转变。中心城市要根据所处区位、发展水平、城市化阶段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和牵动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中心城市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借鉴世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的经验,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再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一)提升中心城市的生产功能,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生产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我  相似文献   

13.
刘学  付强 《经济视角》2009,(5):39-41
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着东、中、西部等梯度差异,还存在着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乃至乡村腹地的经济落差,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应选择中心城市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并以中心城市辐射为主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带动。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发展历程看,都实施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四平市要实现大发展,也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就近几年四平市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市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十五”期间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31%~32%左右,目前仅占27%-28%左右。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珍 《经济地理》1994,14(3):26-31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由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重要战略地位,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和山东省跨世纪工程。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基础设施列为超前建设工程,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1.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地位1.1良好的经济区位由于一般大河三角洲都具有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因此从世界范围看,除去高纬度地区,江河入海口三角洲均成为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峰值最高的区域,如荷兰的莱茵河三角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埃及的尼…  相似文献   

15.
全球城市具有较强的全球经济控制力、资源支配力和科技创新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总结全球城市中心功能的基础上,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为切入点,本文研究了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上海与全球城市的差距,提出上海应该借鉴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成功经验实施“五大战略”,将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江汉平原城市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群是指以特定的大城市为中心一由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且互相联系的众多城镇构成的城镇群体。它的形成、标志着城镇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如今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环渤海湾沿岸和辽中南地区已崛起五大城市群体、有力地促进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从湖北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来看、加快建设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l江汉平原城市群的地域范围与地域特征1.l地域范围讨论江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锦州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锦州实行区域发展战略,确立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依据,论证了整体开发锦州湾,充分发挥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可行性;提出了锦州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在打造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武汉这个中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如何顺势起飞 ,关键在于武汉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处于中部承东启西 ,九省通衢 ,基础强劲的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也会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武汉立足于其区位综合优势 ,从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发展出发 ,借西部大开发之势重构和强化其金融商贸中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通讯信息中心功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生产和服务中心功能 ,是武汉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部崛起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目前的战略思维和实践都过于重视以中心极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发展,而对县域的基础性作用多有忽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中部崛起的思路,以期更好实现中部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