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拉开了东北税改的序幕。2004年9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向东北三省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了东北地区抵扣范围和2004年7月1日为回溯时间,这意味着东北税改正式启动。此次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涉及八大行业,包括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军品工业。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对东北的制造业等八大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予以抵扣…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契机;把东北地区置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网络中,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结构绩效低等问题,其中相对封闭的经济发展是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滞缓的根本症结;分析了东北亚的地缘优势,认为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经济的复苏。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合作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难得的机遇;提出了如何利用东北亚的地缘优势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家相继在财政、税收等相关领域出台了优惠政策,其中有部分条款是针对粮食生产企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在新规定中国家税务总局就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企业,并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科目。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税[2004]156号文件《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此文件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的,是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指一般纳税人自2004年7月1日起实际发生的,并于7月1日以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交通运输发票以及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合法扣税凭证的进项税额,经审批可予以抵扣。值得注意的是: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超过当年新增增值税(已交税金)金额,当年新增增值税指退税年…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财税[2004]156号通知,印发《东北三省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历经5年时间才出台的改革方案,意味着东北税改已经正式启动。此次税改将促使一场大规模的产业链重组从东北开启。至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已由政  相似文献   

6.
刘晶  王旭 《绿色财会》2005,(7):52-53
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税[2004]156号文件<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此文件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的,是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森工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东北”离不开东北森工企业的全面振兴。针对东北地区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森工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东北”离不开东北森工企业的全面振兴。针对东北地区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步焕发新生机之时,作为经济中最活跃因素的民营经济却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续振兴的瓶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如何通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整个东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涂名 《中国改革》2004,(3):12-13
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占领世界市场的情况相比,中国的商品饱和是出现在较低层次上的。中国应该艰苦奋斗,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后工业社会的技术和工艺,才能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从更大的意义来讲,中国没有自己有竞争力的企业,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就是瘸腿的发展,一旦这条腿撤走,对中国来说就会面临像现在其他国家出现的危机,导致整个经济的瘫痪。“东西互动”是温家宝总理对中国经济整体框架的新思考,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是总理最大的心事之一。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表明,中央已经决意“着手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并通过“振兴东北”完成国民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人才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树立科学人才观、营造“梧桐树”环境、创新人才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家继“西部大开发”后又一战略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追求快速、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度辉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浅析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的情况;对从区域经济角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产生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镇化进程延缓密切相关,本文选择2003—2016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东北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刘勇  夏自谦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3):142-144,148
阐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分析了东北地区传统发展模式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三年来,国土资源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对进一步落实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建议:一是要继续大力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切实保障建设依法、及时用地;二是增加公益性调查评价的资金投入,加强老工业基地的地质勘查工作;三是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商品粮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商品粮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给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解决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把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点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价值实现、转化增值、规模经营目标之上,是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树立科学人才观、营造“梧桐树”环境、创新人才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海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孕含的机遇,抢占先机,加快在服务全国中实现新的跨越。一、上海要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的基础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2004,(8):31-31
本刊讯6月27~28日,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改革高层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成立大会结束后举办了改革高层论坛,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和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分别作了题为《社会保障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宏观调控与改革走势》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重工业项目中,有1/3集中在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立使我国有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迄今为止,东北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东北的工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