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微波技术处理化工废水,探讨了多种因素对化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为750 W,辐射反应8 min,催化剂用量为20 g/L,废水pH=6.5时,处理后的化工废水CODCr从2 453.28 mg/L降至1 389.50 mg/L,去除率达到43%;CODCr为528.42 mg/L的化工废水经处理后CODCr降至78.80 mg/L,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2.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0):59-60
成果简介 该产品生产工艺先进,采用絮凝剂和助剂复合成新型、高效、经济的聚硅氯化铝水处理剂,摆脱了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中絮凝剂和助剂单独投加的方式,将类似水处理剂的保质期由三个月提高到了半年。该产品对高浊度水和含油废水的C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85%、98~99%。采用该技术生产聚硅氯化铝水处理剂,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用聚环氧氯丙烷胺作改性剂,制备双氰胺-甲醛高分子聚合物,得到的复合高分子脱色絮凝剂,结合了它们各自的优点,用于印染废水处理,色度、悬浮物、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9.6%、86.7%,效果显著,且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性质相对稳定的难处理的高含氮有机废水。所以我们以丙烯酰胺,甲醛和三乙烯四胺为原料,按照曼尼奇反应机理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三乙烯四胺接枝型絮凝剂。通过实验确定的三乙烯四胺接枝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投料比1∶4.68∶1.65,pH值为9,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T1为1h,反应时间T2为3h。通过实验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过程可知,丙烯酰胺直接接枝引入三乙烯四胺对模拟焦化废水也有一定的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剂的用量为1.5ml,pH值为7,沉降时间为40min,搅拌时间为6min,搅拌速度为300r/min。在该条件下处理污水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用壳聚糖、聚铝和助剂A复合制备出一种成本低、絮凝效果好、出水铝离子含量少的新型自来水处理絮凝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比为:ν(O.1%壳聚糖):ν(2%聚合氯化铝):ν(0.1%助剂A)=1:6:5.此絮凝剂与传统聚铝类絮凝剂相比,其出水浊度和铝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2.97%和10.7%,并且药剂成本下降6.25%,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调ph值、投加絮凝剂、电絮凝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预处理方法对苎麻废水的预处理进行探索性研究.试验得出,采用电絮凝法可有效地将苎麻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凝聚,codcr理效果明显,脱色效果较好,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环保新产品——新型高效脱色絮凝剂1项目概况高效脱色絮凝剂属于新型环保水处理药剂,主要适用于染料、印染、油墨、颜料化工等污水中的色度和COD污染物的处理,COD去除率一般在40%-70%,色度去除率一般在70%-90%,也可除去悬浮物、油等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溶性阳极材料(Fe)通过电絮凝法对甲基橙废水进行研究。探讨了电解电压、极板间距、反应时间、初始废水pH值、初始染料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废水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板间距为3cm、初始溶液pH值为2.85和电解时间90min的条件下,当初始溶液浓度高于243mg/L时,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TNT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nton氧化法对比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的运行参数。实验表明:在pH=3、温度为20℃、H2O2和FeSO4的投加量分别为3mL和9mL的条件下,Fenton氧化法的COD去除率可达43.8%,并且明显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种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处理污水的性能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各项指标的调整,制备对污水的色度去除率高的聚硅酸氯化铝铁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其无毒、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性质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给水工艺以及食品和发酵工业等。本文综述了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及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laundering at low and recommended water temperatures using a heavy-duty biological detergent and a low-temperature deterg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ss wa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of stain/soil removal from laundered garments, and in the removal and transfer of bacteria from infected test pie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both detergents a reduction in washing efficiency occurs as the temperature of laundering is decreased, except w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commended and low water temperature is small. Evidence was also obtained that shows that reducing wash temperatures decreases the degree of disinfection and increases the cross-infection of articles washed in the same load.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原理及工艺,分析了其市场应用前景,指出了国内该领域的不足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并建议将今后的研究重点放在作用机理与合成工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淀粉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了辅助碳源、辅助氮源、无机盐、pH等培养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种的最优培养条件为:IL废水中加入2g蔗糖作为辅助碳源,0.2g(NH4):SO4作为辅助氮源,无需添加无机盐,初始pH值7.0,摇床培养48h。在最优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6.24%。  相似文献   

15.
以五硫化二磷为原材料,在催化剂吡啶存在下,与无水乙醇反应合成乙基硫化物,再与氯气反应,得到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粗品。该粗品通过精制工艺的改进,采用硫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得到纯度≥99%的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考虑污染排放约束的我国区域环境效率,进而利用区域环境效率估算值与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外延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环境效率,产业结构、政府规制、企业SO2去除率与区域环境效率负相关,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比重及FDI与环境效率关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考虑污染排放约束的我国区域环境效率,进而利用区域环境效率估算值与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外延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环境效率,产业结构、政府规制、企业SO2去除率与区域环境效率负相关,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比重及FDI与环境效率关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农村交易效率指标体系,使用来自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与农村贫困聚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山地省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明显比非山地省份低;在对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的积累效果上,交易效率硬条件比软条件的作用更强;农村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向山地省份聚集的趋势;农村综合交易效率对农村贫困聚集有显著影响,农村综合效率取值低的山地省份和农村贫困聚集程度高的山地省份高度重合。为提高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集中政策力量加快山地农村发展,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力量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特别是从硬件方面改善山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山地农村固定投资份额;对于远离乡镇经济中心、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在增加教育投入、指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政府对农村经济干涉等方面,加大力度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软件。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fficiency/performance measure for dynamic networks, which have been modeled as evolutionary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Such 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Internet. The measure, which captures demands, flows, and costs/latencies over time,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des and links and their rankings. We provide both continuous time and discrete time versions of the efficiency measure. We illustrate the efficiency measure for the time-dependent (demand-varying) Braess paradox and demonstrate how it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most vulnerable nodes and links in terms of the greatest impact of their removal on the efficiency/performance of the dynamic network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