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三无"集体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生产经营能力,无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的城镇集体企业。在城镇集体企业中,"三无"企业占较大比重,县域更为普遍,将这一群体纳入养老保险,问题多、难度大,是社会保障部门的“棘手活儿”,是企业主管部门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2.
刘军  吕波  张凡 《财政监督》2005,(12):30-30,33
根据国家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农垦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下发了通知,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8年底,我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达到2416.2万人。自2006年实行农民工年度统计以来,近两年农民工参保人数增长率分别为30%和31%,约为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增长率的5倍。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2012,(4):28-28
全国社会保险统计年报会审工作于2月底基本结束。根据年报会审结果,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391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2684万人,增长10.4%。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284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2650万人,增长11.2%。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2020年期末净增8.77万人,增幅达8.51%,其中新参保人员中35周岁及以下占比63.4%." 浙江省湖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汪竑介绍,以浙江省数字化社保改革试点为契机,湖州市人社部门突破经办服务的时空限制,通过数字赋能,精准识别未参保对象,畅通线上参保途径,推进社保扩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努力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的,以后虽经1958年和1978年两次大的修改,但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城镇区、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覆盖范围比较窄。进入80年代,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养老保险方面,8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相似文献   

7.
被征地农民宜参加新农保——以湖北省为例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养老现状 目前,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可以归纳为五类。一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宜都市,规定被企业招用人员,直接由所在企业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可在个人缴费窗口续保缴费,同时享受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保障》2010,(12):37-37
近日,重庆市下发《关于重庆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转非人员分类适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2010年8月1日以后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工作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用人单位的,可从转户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09,(5):17-17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并将两个办法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9年底,山东省莱芜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399人,全年净增参保人数11283人。2009年,莱芜市降低了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门槛”,将更多有参保意愿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过渡期延长至2010年,  相似文献   

11.
挥别2007年,走进2008年,扩面攻坚又在眼前。陕西省西乡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经办人员在统计数据分析中寻找扩面突破口。2007年该县新增扩面中女性占52%,农业户籍占67%,个体参保人员占71%。该县经办人员结合这些数据分析,明确了2008年以农民工、农业户籍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各地传真     
河北下调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近日,河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将河北省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数,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下调到40%。10月1日起,参加该省城镇企业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努力,目前国有和集体企业及其职工基本上都已参保,而作为一种逐渐成长起来的私营企业,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成为当前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成为难点问题。近年来,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把私企扩面工作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个私企参保率仍然偏低,扩面难度很大,就笔者所在的蚌埠市而言,截至2004年6月底,私营企业登记在册1978户,而申报参保的只有359户,私企单位参保率仅为18.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5.
近期,福建省上杭县劳动保障局“一保两制”开花结果,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险人数11227人,其中执行机关事业制度10838人,执行企业制度389人。该县2005年出台《上杭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决定实行“一保两制”,即原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原参保干部职工可以选择继续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可以改为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窗口办理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扩面增长,喜中思忧 近年来,江苏省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一直是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重头戏”。2007年底,江苏省对前三季度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是全省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全省参保人数达到1145.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6.36万人。全省缴费人数达到1076.17万人,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净增缴费人数90万人的目标,实现了参保和缴费人数的“质”和“量”的双重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加快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截止到1999年底,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为642.6万人(仅包括劳动部门管辖内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占全国机关事业单位总人数的16.8%;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职工人数为l19.8万人,占本年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  相似文献   

18.
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建立新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华 《中国金融》2006,(11):57-58
古今中外,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在中国,领取退休金仅仅是“公家人”的专利,让几代农民羡慕不已。然而,当农民终于有机会参加养老保险时,却出现了随意“退保”现象。据报道,福州市10多万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累计“退保”达4万人次;广东东莞2005年有105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全年有40万人“退保”,基本都是外来务工者;在浙江,杭州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在50万人左右,而每年“退保”人数高达8万~10万,目前累计“退保”的人次超过24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者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而另一项调查显示退保率已达到40%。面对汹涌而来的农民工“退保潮”,绝不能主观臆断为农民工不需要养老保险,而应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探索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满足农民工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引发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建设已经确立。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七年的运行,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截止2004年,全国已有1亿5千万人(含3800万离退休人员)纳入统一制度的覆盖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制度内的人员流动、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尝试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对策。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突出问…  相似文献   

20.
高珣  刘汉阁  盖景洲 《金融研究》2008,(12):I0117-I0119
关注民生,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已迫在眉睫。近日,笔者从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角度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做实做牢率占95%以上,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1.2%,农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如不及时解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