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村经济,而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就要加快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本文从农业金融的需求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出发,实证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贡献,并就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着力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银行发挥着支农主力军作用。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保证粮棉收储、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举足轻重。进一步服务"三农"发展,需要农村政策性金融激发更大活力,而深化改革则成为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3.
农村政策性金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金融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比较各种金融机构在农村经营的特点,发现政策性金融在其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以来,其在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及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自身也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层一直以来均缺乏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推进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发展,有必要对政策性银行业务领域进行研究、分类和界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需求配置金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很多领域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加以解决。笔者研究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史及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需求配置金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很多领域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加以解决.笔者研究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史及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新农村建设与政策性金融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的弱质性、农户的分散性、资金需求的大量性与长期新以及农村金融的整体运行态势等,都决定了政策性金融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的支持却严重不足,政策性金融存在着机构体系不完善、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制度缺陷。因此,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应从完善政策性金融支农机构体系、拓展政策性金融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政策性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农村性、层次性和欠发达性,这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续进程。由于资金外流致使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有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当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小企业发展,主动介入涉农保险业务入手,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如何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抢抓机遇,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政、银、企互利共赢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漳州市为视角,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题问题,探讨如何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积极支持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需求角度重造农村政策性金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边界界定以及功能定位,认’为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要改变这一供需失衡的状况,必须对现行的供给主导型的以水平竞争模式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造。文章提出,建立一个需求追随型的垂直合作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发展和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现实和必要的选择,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农村政策性金融专门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骨干和支柱性作用。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制约与阻碍农发行发挥支农作用诸多重要因素的基础上,从农发行性质与职能定位、法人治理结构、业务运作体系与机制、国家扶持性政策、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律法规五个重要方面,就如何加强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系统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社会全要素的投入和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而政策性金融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履行政策赋予的使命。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内涵和学术讨论进行梳理,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政治性”本质特征、现有体系和现状进行总结,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提出政策性金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课题。为了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方向,探讨下一步改革具体思路,我们对国外有代表性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来改革进展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一、国际上政策性银行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政策性银行是指在一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大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支农投入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综合得出政策性金融所起的影响,进一步突出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强调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  相似文献   

16.
刘艳  韩亮  杜军 《金融与市场》2011,(12):7-11,15
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问题已成为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后的又一个热点。本文从政策性金融定义和相关概念研究、政策性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机制研究、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模式研究、实现我国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这几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观点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弥补财政支农不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收益,都具有关键性作用。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及金融支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和活动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问题已成为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后的又一个热点。本文从政策性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机制研究、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模式研究、实现我国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这几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观点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掰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当前,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一农业发展银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战略任务相结合,在“化危机为机遇”上做文章,拓展支农领域,加快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者相互配合、融合与合作共赢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耦合机制,是国外农村金融体制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从金融功能观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耦合机制问题,在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基本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现状及农村金融实际,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政合合一"的组织体系,完善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社会互助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