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实现了“取百家救一家”,使农业保险成为黑龙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定心丸”。自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率先在全省垦区开办农业保险。2007年黑龙江省财政拿出2500万元作为农业保险补贴,在全省21个县(市)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全省投保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四种粮食作物295.6万亩,能繁母猪保险11.5万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可以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补偿,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农业保险在1993年出现滑坡后,目前呈全面萎缩的局面.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这几年高效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开展农业保险、建立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已日益迫切。我们在对一些先行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考察、分析、研究和对全市农业生产基本状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了江苏省常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框架制度,在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四地进行了初步试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验在全国各地开展,但面临一些需要及早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边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经营主体的适宜性、财政补贴问题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是脆弱产业。保证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除了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外,实施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证灾后恢复生产、增加抗灾能力的重要经济手段。当今世界不管政治体制如何,大都实行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我国1950年开始,在农村建立了保险制度,1958年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保险事业又重新得到恢复。黑龙江省农村保险从1982年开始由个人和企财保险发展到各业生产。黑龙江垦区1991~1992年开始探索“种植业风雹基金模式”。2005年农垦成立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当年保费收入2.28亿元,其中农业保险收入2.19亿元,非农险保费收入856万元。赔款支出1.54亿元,赔付率67.5%,不仅化解了风险,而且保证了农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打造农业保险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业长效、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农业保险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也是结合国内农业发展实际而推行的重要战略。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巨灾保险机制;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增加可保风险的种类,推进农业保险再保险降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扩大有效需求,适当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法国农业互助保险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野  胡迁  马明华 《农村经济》2005,(10):119-122
法国农业互助保险产生于1840年,迄今已160多年。法国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有多方面的经验,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明晰的保险组织体系,制定审慎的经营策略,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等。我国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应该借鉴法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强化对农业保险的监管,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优化农业保险的经营策略,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而美国的农业保险迈过了76年的发展历程,才形成了如今的业务规模和制度框架。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农业保险政策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健全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雅帆 《山西农经》2023,(12):187-18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国家粮食支持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剖析了保险业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存问题,切实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策略,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这些都对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对保障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在十几年的农业保险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开始了新一轮的试点。在这个背景下,浙江省、上海市和苏州市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本研究对浙、沪、苏农业保险制度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纬度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若干问题。文章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农户风险的工具,实施农业保险必须有明确的政策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品种需要分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皮曙初,何建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得到了恢发展模式复与发展。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现行体制政策的不完善,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本文拟从农业保险现状、农业保险以及农业保险基金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农业...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与农业保护李秉龙一、农业保险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险有利于转移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风险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遭受到的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事件。通过农业保险,农民可以较小的代价把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农业保险从我国解放不久,就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在全国范围内办理,曾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险种,特别是大牲畜,作为50年代农民的“半份家财”,其保险更具特别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多种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及保险理赔中的问题,在1959年随着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农业保险也烟消云散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保险业再度新生。“人保”以国有保险企业的体制,从支援农业的角度出发,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农险的尝试。据资料显示,在全国农险保费收入最高的1993年,“两业”(种…  相似文献   

15.
湘西州农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湘西农业保险的实践进行了全面剖析,阐明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保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农业保险考察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农业保险考察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朱崇明1993年10至11月,笔者随团赴加拿大进行农业保险学习考察.现谈谈学习考察情况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一、加拿大农业保险发展概况(一)加拿大实行农业保险的起因一是由加拿大农业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加...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政府支持下的合作互助模式。根据1947年颁布的《农业灾害补偿法》的规定,日本农业保险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在组织形式上,日本农业保险采用“三级”制共济制度,即在市、町、村一级设立由农民组成的农业共济组合:在都、道、府、县设立农业共济联合会,为农业共济组合提供分保;在农林省设立全国农业保险协会,为全国的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中央政府给予农民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并承担联合会及共济组合的部分人员经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此外,日本还建立了农业林业渔业信贷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各都、道、府、县的共济联合会为会员,主要为各联合会和部分共济组合提供信贷。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的农业保险自1980年代得以恢复以来,其发展轨迹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84—1992年的由低速增长到高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从1993年至今的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滑坡过程,农业保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了20多年的试办,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馨 《山西农经》2023,(2):182-184+188
近年来,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受到了高度关注。农业保险的支持对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稳定农业再生产以及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等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河南省2013—2020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采用差分GMM以及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投入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