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蒋栋  许正松 《山西农经》2023,(8):114-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变的里程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目标。文章以安徽省亳州市辉山村为例,梳理脱贫攻坚成果,探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继续让帮扶干部和农村第一书记的“一把手工程”起到正确且有效的指导效用,让产业发展成为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基础,促进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要素融合、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创收的主要措施,同时可使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对助力共同富裕有着深远意义。文章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背景,对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模式的选择展开分析,同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以巩固和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推动产业振兴发展,以此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3.
冯亚婷 《山西农经》2023,(11):77-79
乡村产业发展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的关键一环,也是新时代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产业发展始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存在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发展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备、乡村人才建设配备不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衔接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波 《山西农经》2023,(21):72-74+14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历史逻辑、实现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帮扶对象、持续时间、各类主体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乡村人力资源空心化严重、农民内生动力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乡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等多重挑战,需要从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吸收借鉴国际乡村治理经验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发展的重点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衔接期内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及其重点、难点,进而提出包括党、政、市场其他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主体;规划、政策、体制机制;产业、人才在内的多维有效衔接路径,力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  相似文献   

6.
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践、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战略演进过程,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这一战略演进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持续提升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及坚持系统观念是战略演进的支撑,而持续强化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和优化工作推进体系是战略演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深度贫困村L村为例,分析了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深入剖析了深度贫困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思考和探讨了深度贫困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为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展开研究。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总结了吕梁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提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并如期履行了对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承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了道路。梳理和总结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了二者衔接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准确把握有效衔接关键点、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如何发展产业从而"稳脱贫、防返贫",成为多方研究的课题。农发行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扶贫经验及成果,研究精准扶贫阶段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不断丰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理论基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的实践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实现战略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等任务探索两大战略有机衔接的对策,提出夯实微观基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保障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开启"十四五","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广校如何发力?需要抓住关键环节。做好规划衔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衔接是"第一道工序",其关键是抓好县、乡、村的规划。要加强调研,掌握农民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发展难题,对接发展需求,结合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20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接下来我国将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云南省建水县为例,探索我国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1—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如何解决好提升脱贫户家庭收入的问题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谨汤村脱贫户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脱贫户提升收入的路径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中促进脱贫户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正确认识周口市脱贫攻坚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深入把握衔接工作的重点,从巩固成果、强化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优化考核评估5个方面提出衔接工作的有效路径,促使两大战略实现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7.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全面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古蔺县脱贫实践,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制度衔接、产业振兴与人才引进方面提出对策,促进古蔺县脱贫攻坚梯度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级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逐年增加,产业项目硕果盈枝,但资金使用不规范、账务处理不科学等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管理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进一步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从机制设计上巩固脱贫成果是我国反贫困征程中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文章以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况,探讨了深度贫困地区后扶贫时代在防贫方面潜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包括预防返贫登记平台、制度兜底衔接机制、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机制以及产业带动就业发展机制在内的“四维一体”长效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蒙云龙  饶昌 《山西农经》2024,(7):104-106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是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但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受到水资源、区位、劳动力、技术等诸多差异性因素制约,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地处广西大石山区的甘湾村进行调研,分析甘湾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禀赋优势和劣势,阐明甘湾村要采取做好主体责任衔接、产业发展衔接、支撑体系衔接、资源优势衔接等,才能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要求提供持续性的强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