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简称借款费用准则)在资本化金额确定部分的第13条规定:“如果专门借款为外币借款,则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为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这一条款的内含;一是外币专门借款所发生的汇兑差额,与专门借款利息及溢价、折价摊销额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差额。由于这种汇兑差额在经营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只是会计核算上的一种预先确认,所以在会计实务中,为了与外币兑换中所产生的已  相似文献   

3.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由于在确定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时,没有与资产支出挂钩,故本文的讨论范围仅限于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  相似文献   

4.
张卓 《财会月刊》2007,(11):43-44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附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但在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中却未考虑股东逾期出资情况下公司借款利息的账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资本化期间外币借款本金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应该资本化,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应该费用化.本文通过分析借款本金汇兑差额的经济实质认为,费用化处理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符合会计要素——费用的定义,建议修订中国会计准则有关借款本金汇兑差额会计处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企业发行债券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杰 《财会通讯》2008,(3):88-89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借款费用准则”),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四个部分。目前对第一、二、四部分的会计处理已经形成共识,但对第三部分即辅助费用的处理,还存在异议。  相似文献   

8.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有关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将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内,在一定期间内通过折旧计入损益。为了规范会计对借款费用(包括资本化)的处理,财政部于2001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为了规范执行这一准则,全面落实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本文拟对其有关问题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0.
新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与原准则比较,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界定、资本化时点的确定和资本化金额的计量三个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进。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在会计处理上要解决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和合作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企业外汇业务的不断上升。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规定,除筹建期间及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外,企业各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期末时应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外汇风险的大小直接体现在“汇兑损益”账户中。因此,防范外汇风险,加强外汇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利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界定浙江省临海市财政局吴明烨《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  相似文献   

13.
借款费用资本化核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款费用资本化核算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计价和费用及损益的确认 ,也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笔者拟就借款费用资本化核算的若干问题谈些浅见。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界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 ,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企业的借款费用既包括流动资金借款费用 ,也包括因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 ,凡符合资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绍德 《广西会计》2002,(10):27-29
一、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 ,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益。我对《企业会计制度》中计量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为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资本化率同时进一步规定了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资本化率的计算。尽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其利息费用资本化有同样的规定 ;但我认为 ,此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的企业中施行。该准则规范了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笔者对新准则的实际运用作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准则的新变化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准则将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称为专门借款。在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中,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与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相同,而利息的会计处理则有很大的变化。 准则按照时间和专门借款的运用情况将借款费用分类,如下图所示。 A部分属于购建过程中专门借款已支出部分所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专门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包括因借款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及因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费用资本化。但为防止有些企业利用这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包括:(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与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相关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二)外币项目的套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  相似文献   

20.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