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价值理论入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的含义,并建立了企业价值一般模型,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满足",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价值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讲到企业利益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股东利益,仿佛股东利益代表了企业利益。但在实际价值链中.企业利益中不但包涵了股东利益。还包涵了社会政府利益、顾客(销售商)利益、配体供应商的利益、员工利益,显然企业利益代表一个经济群体的共同利益。企业与其他四方的利益:即价值关系如果中断了的话,整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将无法运转,各方利益难以实现。企业存在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由各利益相关者主体构成,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就是相关者利益主体价值之和最大化。而要求社会价值最大化,必然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思想和价值链理论由来已久并颇具影响力。本文论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4条原则及价值链的6种演变方向,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的概念。文中认为,在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管理中,要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当前行为、合作潜力和潜在威胁,分析企业的4种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的管理要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背景基础的构建,即信誉、价值创造决定价值捕获、共享;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企业只是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智力资本理论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理论都是研究企业价值经营的理论。文章在对智力资本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智力资本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角度分析得出新的智力资本评估模型,使其有效地融入现代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评估中,为智力资本和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的后续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股东优先的公司治理理论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越来越受到质疑。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国内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层次、产权结构以及企业利益流向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各生产要素的产权制度关系是新形势下关于公司治理延伸发展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的日益完善,人力资源的价值日趋重要,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采用多种手段吸引核心人才,从而股权激励和现金股利就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本文从股利政策选择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了不同股利政策分配对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司在股利政策选择时应该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依据各自的价值考虑和判断,为了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一种价值网络系统.[1]笔者认为,企业具有价值性质,其理论发展以价值为演化路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均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利益相关者应该更确切地理解为价值相关者.  相似文献   

9.
当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时,员工常常会问:对企业付出忠诚是值得的吗?为企业考虑长期价值是值得的吗?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就是忠诚吗?是忠诚于自己的老板,还是上司,抑或企业利益呢?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如何取合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保护企业并购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和谐并购为目的,分析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和转移。首先把众多的并购利益相关者分成了4个类群;其次分别阐述了各类群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最后认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是企业有效并购的基本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财务管理目标诸观点的不足 ,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分析 ,认为按照兼顾利益相关者差别利益要求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应当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依据各自的价值考虑和判断,为了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一种价值网络系统。笔者认为,企业具有价值性质,其理论发展以价值为演化路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均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利益相关者应该更确切地理解为价值相关者。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职工等,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都有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除了投资者利益必须得到保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得到保护和合理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者的财富才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企业价值取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向导,不同的价值取向将导致不同的财务决策,而随着财务环境的变迁,价值取向也是在不断转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股东和公众也日渐成熟,企业价值取向越来越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渗透到企业成长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为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探讨数字化转型赋能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过程,构建“资源—连接—互动—绩效与反馈”的数字化转型下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下多元主体参与的价值共创模型,进而揭开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黑箱”。由此,提出强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对策,为实现数字化情境下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共生与共赢提供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公司理财目标逐步从以股东至上主义为基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化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无疑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绩效的研究是其最终的落脚点。本文从契约理论、信号理论、产权理论和期望理论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了分析。分析不同理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形成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企业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对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是否具有积极作用。结果发现:企业积极承担对各个内外利益相关者的相应责任对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而并非会降低企业自身的价值,本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绩效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的框架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判断的主体上看,企业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股东价值导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股东价值导向的观点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股东价值导向下,企业绩效评价表现为股东利益至上的评价模式。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约,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管理者、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5,(10):57-61
依据大学与企业在创新链之不同阶段的投入要素价值、要素产出弹性及贡献度等因素,设计创新链的权变利益分配机制。在产出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在研发阶段,大学获得的利益分配比例与大学在该阶段中的投入要素价值、要素产出弹性、要素协同度成正相关,企业利益分配比例与其成负相关;在商业化阶段,企业获得的利益分配比例与企业在该阶段中的投入要素价值、要素产出弹性、要素协同度成正相关,大学所得的利益分配比例与其成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促进合作创新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