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把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现提出审计工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的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农业,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然而尚有众多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节约型农业建设的推进。应从开展广泛宣传,制定相关政策与健全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及开展乡镇企业节能降耗行动等方面.来加快推进节约型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的30多位院士近日汇聚北京.参加中国工程院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有感于我国资源匮乏、浪费严重的现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宏观战略相距甚远,他们呼吁.让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成为全民主流意识,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4.
日前,市委、市政府就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逐步在全市上下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历来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面对全球环境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一个代性的话题,也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中的节约有着双重的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节水、节材、地节、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前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节约型高校建设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节约型高校建设仍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而资金是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命脉。必须从资源节约入手,实施科学理财,加强财务管理,使物质、资金的使用合法化和合理化,以确保节约型高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出发,思考中国住宅建设与推进节约型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在住宅建设蓬勃发展、土地日益减少、能耗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化解资源消耗与住宅建设的矛盾,实现住宅建设与推进节约型社会的统一和谐。提出住宅建设要以“三控一推”促发展,即“控制土地利用;控制建筑面积;控制建筑能耗;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指导原则——中国汽车应从改变消费结构和改进产品结构这两大方面来积极响应。2005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节约水、土地等资源,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研究了税收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缺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建设首先必须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的“瓶颈”制约问题。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但要建设好城市,更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协调好城市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创建节约型城镇。将节能、节水、节财、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市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积极支持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倡导文明的消费方式,使城市化更好地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效应的有机统一。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相应提高城市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城市化更好地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农村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新闻资讯     
政策>>>国务院发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通知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房地产》2005,(6):30-31
最近,国务院和建设部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下一步将以实施建筑节能为突破口。从机构体制、政策配套、技术跟进,行政监管、宣传教育、深化研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以扎实开展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设节约型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原材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完善法制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管理职责,广泛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营造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良好氛围。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共有七项。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24):257-258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做好高校资源和能源节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办学效益,而且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制约节约型高校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注重科学规划、发挥科研优势、加强资源管理和建立长效机制等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企业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企业.建设节约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变革过去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推行与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了很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本要求是节约各种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企业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把节约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