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业之于民事主体而言是属于原本应当享有的应然权利还是属于国家特定条件下恩赐或者许可的例外特权,这是国家一切商事法律制度的基点和理念问题。营业自由是民事主体、商事主体的应然权利,是促进国民普遍致富、充分释放其营业潜能的有效动力。营业自由基本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营业进入与退出的自由、营业选择的自由、经营决策的自由和对营业自由的救济。商事制度的设计和具体立法都应着力保障营业自由的充分行使,应以确认、保护和促进营业自由为轴心。  相似文献   

2.
权利乃市民法之本源.西方的商品经济启蒙较早,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对企业名称的研究.而我国自古就重农轻商,重刑轻民,商品经济十分不发达,名称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各种企业称谓、名称权的归属主体与特征、名称权的性质以及名称权在实践中的意义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可以重新认识企业名称及名称权.  相似文献   

3.
栾颖娜 《经济师》2010,(5):170-172
营业转让制度是商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营业转让制度的相关商事立法,法学界对营业转让的概念、营业转让中商号的转让、债权债务的承担、劳动合同的继受、公示制度、受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等问题也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在营业转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做法,阻碍了商事交易的顺利进行。借鉴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营业转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营业转让制度,以将营业转让的商事活动纳入到统一、规范的法制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
中外商事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云 《生产力研究》2003,(3):115-116,118
商事登记法是市场经济主体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健全商事登记立法 ,既关系到市场主体权益的保护 ,也关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执行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外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对比 ,针对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商事登记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法制作商事账簿是商主体的一项法定义务,商事账簿制度是现代商法中的重要制度,对于商主体、交易相对人以及社会公众意义重大。本文从商事账簿制度的历史、商事账簿的种类、商事账簿的设立原则以及商事账簿的功能和保管等几方面对商事账簿制度作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商号是商主体用以表示其营业的名称,商号权不同于姓名权,因其具有可以转让与继承的直接财产内容;也不同于财产权,因其具有严格的“人身”依附性,不可脱离商主体而独立存在,商号权作为商主体的人格权,亦为商主体所必需。  相似文献   

7.
商事登记的效力是指商事登记事项在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备案后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商事登记的效力可以分为创设效力、公信效力以及对抗效力。关于登记是生效要件抑或是对抗要件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商事登记中的商事主体设立登记阶段。前者主张登记事项要生效须以登记为前提,无登记,不生效。  相似文献   

8.
商事人格权是为维护商事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权利。它与民事人格权有着很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它具有民事人格权所不具有的财产价值。这种财产价值与一般的财产价值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价值评定也应遵循特殊的规律。商事人格权与民事人格权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它的财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名称权的内容各国的企业名称权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名称使用权,即商事主体使用其企业名称,他人不得擅自使用的权利和企业名称专用权,权利人有权排斥他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企业名称。如日本商法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不正当目的使用使人误以为是他人营业的商号,否则,受到侵害者就可以请求停止使用并请求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商号一经登记,他人不得在同一范围内为经营相同营业而登记相同的商号,并且他人如果在同一行政区划内使用已经登记的商号,就可以推定为是以不正当竞争目的而使用的。根据我国《管理规定》在登记主管机关的辖区…  相似文献   

10.
经营权是一种天赋权利,是人格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商主体资格不是由登记所产生,是从事一定条件的商行为所必然导致的。商事登记的目的在于通过审查、公示登记事项以确保商事交易效率与安全,但并非经营者取得商事主体资格的必经程序,属于确权而非赋权。商事主体是否需要登记必须从交易效率和安全出发,立足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具体的标准,而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1.
王乐宇 《经济论坛》2011,(3):219-224
商事主体法定原则是商事登记制度的基础,它充分反映出私法本性的商法开始伴生公法性成分。各国商事登记的类型不尽相同。我国对商事登记种类的规定大同小异,散见于一些法规、规章中。因提升行政效率所需,各国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大都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过,这种权力应当受到合理规制。我国《合伙企业法》(第十条)规定了合伙企业的设立登记制度,体现了行政效率原则。但在申请人申请设立合伙企业时,何为"能够"当场登记,何为"不能够"当场登记,企业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掌握着的自由裁量权能否理性行使,决定了行政效率的最终实现程度。因此,我国相关立法应对合伙企业设立登记中"能够当场登记"的情形做出明晰界定。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企业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企业法律体制的建设.现代企业法律制度是诸多商事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是规范商事主体,保护商事主体权利的法律制度.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立法机关采取积极措施,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从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简述,以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深化改革及中国走向世界的背景下,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商事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商事法治优先保护当事人营利行为,是提升城市经济治理能力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建设现代型的制度宜居型城市,需要在行政主体、商事主体、其他主体间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市场化分权和社会化分权,并充分发挥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作用,使法治成为城市经济治理中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浅谈《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婧 《经济师》2007,(10):83-84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统一实体法的一种形式,可以适应国际商事仲裁选择适用非国内法律规则的需要,并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以五种方式适用。我国有关仲裁规则在涉外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上的灵活规定是《通则》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得以适用的法律基础。推动《通则》在我国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对我国商事仲裁的国际化与仲裁实践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立新 《江南论坛》2010,(12):50-52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之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即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国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我国重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16.
梁建强 《时代经贸》2010,(20):170-170
自从1993年我国会计改革以来,会计理论极大地丰富,会计工作也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较好地促进了我国的财务工作和经济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与障碍,特别是近几年来,具体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继出台,新的规定和要求还未来得及被贯彻、实施,就被另外的规定和要求所代替。比如前两年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下实际投资成本小于投资企业按其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差额,一直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而按现在的规定则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一开始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后来改为资本公积处理,现在又改为营业外收入处理等等。诸如此类,令人目不暇接。这给会计理论的传播和会计业务工作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和苦恼。资本公积与营业外收入是两个既有较大共性又有较大区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商事登记的统一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辉 《经济论坛》2005,(13):131-134
一、我国现行商事登记立法的弊端 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因素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致使商事登记立法体系的混乱和制度的滞后性十分明显,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曾如钰 《时代经贸》2011,(16):90-91
随着社会经济交往的发展,仲裁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由于商事活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参与商事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亦会发生改变。本文把视角集中于商事活动中的合同转让情况,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合同转让具体内容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不同影响,并结合具体案例,从而给予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对第三人的效力一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销售法目前,市场上继柜台营业的第一代销售方式和开架营业的第二代销售方式后,又出现了第三代销售法──访销、传销、试销。访销,指企业组织职工走向社会,走访企业、居民、顾客,了解需要,征求意见,咨询导购,预订商品,代购代送,集宣传推销于一身的全新经营...  相似文献   

20.
跨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商事争议的种类、性质、内容越趋复杂和多样化,国际商事领域的争议也牵涉到越来越多仲裁协议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问题成为了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难题.本文分主要介绍仲裁第三人的基本问题,对目前的国际商事仲裁第三入制度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对我国仲裁第三人概念及制度的构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