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进行银行存款审计时,常规的审计程序是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彻查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计人员还应实施追加审计程序:获取并审计被审计单位截止日后一个月甚至更长期间的银行对帐单,审查被审计单位截止日后的入帐情况。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40年代系统导向审计产生以来,以所有会计事项为目标的账项导向审计已成为过去,目前,审计界主要采用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本文拟通过对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程序、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作以下比较,来规范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理论。一、系统导向审计的概念、程序及特点系统导向审计是为了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以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为导向的审计模式。系统导向审计重视审计的计划和设计阶段,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作为导向性目标,在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该种模式的主要程序是:①记录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信赖。②依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或称为遵循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可以信赖,就要对账簿进行实质性测试,或称真确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信赖,则进行符合性测试。③经过符合性测试后,如果满意,可进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如果不满意,应了解有无适当的补救措施。如果有,可以进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如果没有,则应进行广泛的实质性测试。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仍可使用账项导向审计的传统方法,如审阅、核对、盘点、顺查、逆查等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使用一些描绘内部控...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我国逐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对此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范围与专业能力外延扩大、建立分行业数据库和软件模型、要求审计程序前置化、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全面运用内部控制、根据客户规模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测试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基础上实行的抽样审计。本文主要分析注册会计在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过程中抽样风险的种类、成因及其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朱艳 《新智慧》2002,(3):36-36
初步审计策略是指,注册会计在审计计划阶段对某个或某组重要认定的审计方法所作的初步判断,即根据审计计划所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价,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决定实质性测试是否进行抽查;根据重要性原则,决定子公司和联属公司的审计方式是采用重点审计还是采用一般审计审阅会计报表;是否实施预审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在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二、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工程审计风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项目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无弊端和无漏洞的风险。也就是说,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运作的共同作用。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②审计时间滞后,审计方式、方法陈旧;③内部工程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不佳,具体表现为法制不健全、审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④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较差。三、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投资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  相似文献   

8.
符合性测试是审计实务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符合性测试在我国还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对其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争议。其表述可分为二类:第一类以注册会计师统考辅导教材《审计》为代表,其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确定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第二类则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释义》为代表,其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指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通过符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便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上述两类符合性测试概念的矛盾体现在符合性测试的内容是否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测试过程,大体要经过以下步骤: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将调查记录形成工作底稿。记录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问卷调查表、文字表述和流程图。2.进行穿行测试。即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进行测试,以验证工作底稿上描述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3.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其实质在于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现有模式与理想模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通过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其将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要检查风险,就必须要合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其中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关键。本在分析审计风险诸要素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控制风险的评估,从而揭示了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意见类型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建立严谨的审计质量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同业互查制度.建立一支专职的质量检查队伍,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从内部审计质量组织机制、监督机制、程序、关键点、人力资源、检查和考评等方面,探讨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审计实务操作环节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对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工作,第二是与该循环有关的重要报表项目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评价之后,需要对业务循环中的重要的报表项目实施实质性程序。本文仅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进行案例解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院的经济活动不断地扩展和增加,医院内部审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局限性、审计方法及手段的落后状况等因素,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将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通过分析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与控制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得出医院可以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方法,使检查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全面实现集中收付制。海关系统在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环境风险和操作风险。形成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单位认识偏差、体制不顺、内部利益冲突、财政支付功能不完善、会计基础薄弱和人员素质滞后等。海关财务风险控制模式应建立以差异化为特征、整体渐进式为主的两级风险管理体制,在创新财务控制体制、改革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三级审核制度、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和注重后续培训工作等方面不断完善,以适宜公共财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CPA在执业时,应首先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降低审计风险;并在执业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除鉴暑适当的审计意见,还应向公司管理当局提出管理建议书,以有助于明确CPA的审计责任。促使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种类,具有完整的审计程序。它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本重点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采取的手段一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在公司治理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理论从内部牵制发展到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再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跨时代突破。2004年,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范围来看,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环节,是内部控制持续改进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两个环节的测试,将内部控制适当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价信息作为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两个环节的重要资源输入,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改进。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对内部控制的审核;内部评价也包括两部分,即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在内部审计人员的指导下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研讨以提出最佳改进措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一、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界定(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会计报表审计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三种模式。账项基础审计侧重于对账项的详...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审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评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当今社会及其单位评审结论的重要因素和依据。依照国家的法令法规政策,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非常重视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为提高经济效益和认识观念,将有问题做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通过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其将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要确定检查风险,就必须要合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其中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必须通过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其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要确定检查风险,就必须要合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其中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也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情况,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排除经营风险,下同)任务更重。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既是完善内部审计职能的必然结果,也是现阶段商业银行满足内在需求和解决外在压力的共同需要。那么,内部审计应如何担当好这一角色、出色地完成“排险”任务呢?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特点,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对本单位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创新业务、重点业务、高风险业务及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以有效防范风险,使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