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价值观格局呈多样化的态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教育研究是高校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价值观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使价值现教育真正关切每个大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关注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史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血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阶段性文化成果,对校史文化建设具有引导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校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史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要转变高校德育的本质观、功能观、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并构建社会化的立体德育网络,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当遵循价值观形成的规律,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价值理念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的价值观引导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的价值体验来进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人才的储备库,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使得大学生出现精神危机,让高校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感,不和谐因素开始在校园衍生,对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践行以"俭"为核心的消费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每一所高校的校训精神和内涵都是大学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阵地之一。以传承校训为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广大高校师生在校训精神的指导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研究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力和认同感,使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作为高校的共性,也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由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高职人才培养以及高职特色职业素养养成的特点,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既要学习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做法,也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特点等提出"财贸素养"这一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做法,并通过具体制度、政策、活动固化载体创新成果,循序渐进,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落地还要让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影响,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有效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要构建校园网络监控机制、网络舆情解读辨析机制和快速干预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舆情,需要构建覆盖融入机制和理论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它作为高校校园历史最悠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之一,具有引导性强、校园信息覆盖量大、传播贴近校园和师生以及影响循序渐进等独特特性,正是因为高校校报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性,使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引导主流价值观、滋养文化素质、校史教育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大学生生活的正常需要.但是,高校的大学生消费似乎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始终处于自发状态,高校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大学生的父母也无法做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所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教育可以弥补目前理论研究的不足,切合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指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充分认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明确培育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应强化高校师生主体地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丰富中国梦宣传教育形式,搭建价值观培育载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树立典型,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解决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和先导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进程中,应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牢固树立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精神,是人的本性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雷锋精神对巩固大学生爱国信念具有支撑作用,对培育大学生敬业精神具有催化作用,对提升大学生诚信境界具有推动作用,对形成大学生友善情感具有浸润作用.在高校中应使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从而实现以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一直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广东地区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实例,深入探讨志愿服务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心理认同、资源整合、领导运行和激励引导机制,以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冲动性的消费行为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防范大学生冲动性消费,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学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点,开展在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迫切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突出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确立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观日益成为财经类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课题。本文从分析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观的内涵入手,着重探讨了财经类高校确立科学素质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科学素质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